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2)(2/2)
《孔庆东谈文化》作者:孔庆东 2017-04-13 11:23
发表几首自己的诗作,恐怕不难,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孔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述而不作”,他把前人流传下来的海量诗歌,按照“思无邪”的标准筛选为《诗三百》。他把乱七八糟的史书记载,整理为让“乱臣贼子惧”的煌煌《春秋》。孔子的工作,不就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勾兑”么?不就是一种“不卖新酒”的大家风范么?什么叫“大国气度”?就是馥郁、沉稳、守正、和谐。像子贡所说的孔子那样,三言两语难以概括,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威而不猛,即之也温。国酒如此,国刊亦当如此也。
新酒总是要造的,正如新的作品总是要写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像孔子那样,像茅台人那样,耐心发酵,阴阳结合,反复勾兑,一丝不苟,醇厚而不霸道,到位而不越位。这样的智慧结晶,才配得上国酒、国刊的称誉。国酒,是不能靠金牌和广告来证明的;国刊,也不是靠国家和资历来支撑的。人民的口碑,人民的信任,才能铸就恒远的辉煌。姚辉有一首《酒》,结尾写道:“呐喊的世纪,有过多少沉醉的理由啊/当我带领季节走向远方/我颤抖的凝望,布满了生命如花的回忆。”
我们在镇上的散酒店里,买了些没有商标的“白瓶”茅台。赵剑平是品酒的老行家,他说这酒比市场上一般的茅台要好很多,因为原料、环境、工艺甚至技师都是一样的。我们问那老板:“你这酒跟厂里的茅台比,怎么样啊?”老板严严肃肃地说:“那当然比不了厂里的。厂里的茅台,那是真正的国酒。”此话令我们肃然起敬。一般的商贩,都要贬低名牌,抬高自己。而此地的老板,自觉维护国酒的荣誉,在诚实中显示出了一种可贵的“主人翁”姿态。
我常年游走在文化界,见惯了文人相轻、学者对骂。更有狂者,不但目中没有同辈,连古人古书也无一能入法眼。不要说劝他饮酒时读读《红楼梦》、《青楼梦》,就连《汉书》、《离骚》也敢骂得一钱不值,至于夜读《春秋》的浩然正气,就更遥不可及了。酒池肉林的场景重现在今天,然而我们连酒令都不会行了,“哥俩好”和“五魁首”就代表了我们的酒席文化。更有暴殄天物者,“国酒配国骂”,闻之令人哭笑不得。人民何日能够进入文学时代、风雅时代,这是“国酒配国刊”任重而道远的一个愿景吧。
徜徉在古朴典雅的茅台博物馆里,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社会上能够增加这样一则美谈:畅饮茅台,喜读《人民文学》,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原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1期
新酒总是要造的,正如新的作品总是要写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像孔子那样,像茅台人那样,耐心发酵,阴阳结合,反复勾兑,一丝不苟,醇厚而不霸道,到位而不越位。这样的智慧结晶,才配得上国酒、国刊的称誉。国酒,是不能靠金牌和广告来证明的;国刊,也不是靠国家和资历来支撑的。人民的口碑,人民的信任,才能铸就恒远的辉煌。姚辉有一首《酒》,结尾写道:“呐喊的世纪,有过多少沉醉的理由啊/当我带领季节走向远方/我颤抖的凝望,布满了生命如花的回忆。”
我们在镇上的散酒店里,买了些没有商标的“白瓶”茅台。赵剑平是品酒的老行家,他说这酒比市场上一般的茅台要好很多,因为原料、环境、工艺甚至技师都是一样的。我们问那老板:“你这酒跟厂里的茅台比,怎么样啊?”老板严严肃肃地说:“那当然比不了厂里的。厂里的茅台,那是真正的国酒。”此话令我们肃然起敬。一般的商贩,都要贬低名牌,抬高自己。而此地的老板,自觉维护国酒的荣誉,在诚实中显示出了一种可贵的“主人翁”姿态。
我常年游走在文化界,见惯了文人相轻、学者对骂。更有狂者,不但目中没有同辈,连古人古书也无一能入法眼。不要说劝他饮酒时读读《红楼梦》、《青楼梦》,就连《汉书》、《离骚》也敢骂得一钱不值,至于夜读《春秋》的浩然正气,就更遥不可及了。酒池肉林的场景重现在今天,然而我们连酒令都不会行了,“哥俩好”和“五魁首”就代表了我们的酒席文化。更有暴殄天物者,“国酒配国骂”,闻之令人哭笑不得。人民何日能够进入文学时代、风雅时代,这是“国酒配国刊”任重而道远的一个愿景吧。
徜徉在古朴典雅的茅台博物馆里,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社会上能够增加这样一则美谈:畅饮茅台,喜读《人民文学》,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原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