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文学艺术 > 孔庆东谈文化章节目录 >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1)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1)(2/2)

孔庆东谈文化作者:孔庆东 2017-04-13 11:23
风气一直影响到民国。据汪曾祺在《闻一多先生上课》中的回忆,闻一多讲《楚辞》的开场白就是:“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其实这并非闻一多的发明,原话是《世说新语》中的王孝伯说的。但此话并未规定喝酒与读《离骚》要同时进行,只是从精神气质上把《离骚》跟痛饮联系到了一起。

    另外还有以其他诗书佐酒的。郑振铎说:“不要酒菜,以背《红楼梦》诗文下酒。”这派头本身就有点儿红楼的味道。延及今日,仍有爱此雅兴的学者。据龚鹏程回忆,一次刘梦溪先生大宴贵宾,席间准备了一叠红楼诗笺,宾主自行抽取。刘梦溪自己抽的是:“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探春)。他夫人陈祖芬抽的是:“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湘云)。这二位正好是“神仙眷侣”。王蒙抽的是:“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脚也宜盆”(湘云)。这果然吻合王蒙的命运,既能下放到边疆,也能出入中南海。严家炎抽的是“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湘云),恰好严先生刚买了新宅。沈昌文抽的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黛玉),董秀玉抽的是“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胧”(湘云),仿佛一对幽怨之侣,引得众人打趣。龚鹏程抽的是“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黛玉),于光远抽的是“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探春),皆大吉之言。

    时光荏苒,到了二十一世纪,不是文豪们挑选诗文来饮酒,而是要选择什么酒来激发自己的诗心。于是乃有了《人民文学》作家采风团的茅台之行,笔者称之为新世纪的“国酒配国刊”。同行者除了《人民文学》的编辑李敬泽、邱华栋,大多是《人民文学》的知名作家,如赵剑平、罗伟章、范稳、王跃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