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章节目录 > 第三十五章 欧洲大陆的商业政策

第三十五章 欧洲大陆的商业政策(2/2)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作者: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2017-04-13 11:11
由于宗教戒律禁止肉食,一般生活极为俭约;此外在那里存在的一般现象是:当地人民缺乏资本,土地对于蔬菜种植极度适宜,种姓的限制很严,寻求工作的竞争很激烈。

    这一切情况所产生的结果是,印度的工资同西印度群岛与南美洲的相比,不论在后列两处种植园工作的是自由黑人还是奴隶,前者比后者要低得多;结果印度在开放了贸易并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施政方针以后,它的生产势必有高度增长,从而使英国不但能从印度取得一切它自己对殖民地产品的需求,而且可以有大量余额运销别国,这样情况的实现为时当已不远。由此可见,西印度群岛与南美洲的生产降低以后,英国不会受到损失,因为其他国家的工业品对那些地区也是有所输出的;不仅如此,印度市场是英国独占的,它所需的工业品是全部由英国供应的,假使印度的殖民地生产事业因此居于压倒的优势地位,英国还能大有所得。(4)最后,我们可以说英国还有一种用意,它是要想借了解放奴隶这一事件对实行奴隶制的美国各州造成一种威胁,这种解放运动蔓延得越广,美国黑奴企图获得自由的愿望就越加受到激发,美国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如果我们凭着公正的立场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当可看出,这是在笼统的博爱主义动机下为了某些方面的利益而提出的,但是这种博爱主义的尝试对于它们究竟是否有利却值得怀疑,至少可以说,对于有赖于同南美洲与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的那些国家是不利的。这些国家可以很有理由地提出一系列问题。由原来的奴隶状态突然转变到自由身分,对黑人本身未说,比维持现状是否会更加有害?黑人现在已经习惯地处于几乎同牲畜一样的服从状态,要教育他们养成自愿劳动与节约的习惯,这是不是需要几个世代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从奴隶状态到自由身分的过渡期间采行一种温和的农奴制形式,开始时就对农奴所耕种的土地给予一定的利益,使他对于他的劳动成果能享有应得的份额,一方面让地主保有充分权利,从而迫使他保持着勤恳工作与遵守秩序的习惯;这样做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达到目的?如果从被奴役突然转变到自由,势必造成大群游民,陷于贫困、烂醉、懒惰、邪恶、形同乞丐的状态,这就叫做自由的黑人,拿这样的情况与爱尔兰的悲惨境遇相比,就是那里最落后的状态也要算是繁荣与文明了;上述办法是不是比这样一种演变要值得想望些?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相信英国人的确具有诚意,要想使世界上一切的人都能享有同他们自己同样的自由,他们在这方面的热情竟这样高涨,因此即使对于事物的自然进展是不能越级冒进的这一点没有能顾到,也必须加以原谅;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冒昧地提出儿个问题。印度人四种姓中的最低阶级与美国黑奴比较,情况是不是更加悲惨,更加难以忍受?对于这种最悲惨的人,英国人的博爱精神却从来未曾有所激动,这是怎么回事?英国人的立法也从未没有过问到这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怎么回事。英国人利用这种悲惨状态想尽了一切方法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却从没有想到怎样来直接改善这部分人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

    英国对待印度的政策使我们想到了东方问题,即使我们对于当前最关切的一切政治上的问题,例如关于领土纠纷,关于各王朝、贵族、宗教的利益,关于各国的情势等等,能暂时搁开,也不能不注意到,欧洲大陆各国在东方问题上共同有着重大的国家经济利害关系。各国现在虽然能暂时把这个问题尽量放在后面,但是这个问题必然会不断地以新的力量再度抬头。这是一切有思虑的人久已得出的一个结论,认为象土耳其那样的一个国家,它的宗教、道德、社会和政治基础已经彻底破坏,就象一具僵尸,虽然由活人从旁扶持着没有倒下去,终究还是要腐烂的。土耳其人的情形是这样,波斯人、中国人、印度人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情形也都是这样。亚洲腐朽的文化只要与欧洲的新鲜空气一接触,就化为齏粉;现在印度已经在英国的保护之下,将来欧洲迟早会感到对整个亚洲也有负责保护的必要。在这样一些地区与民族的极度混乱中,没有一个国家是值得或能够加以维持或革新的。因此,亚洲各国的全部瓦解看来是无可避免的;要使亚洲获得革新,唯一办法是注入欧洲的有生力量,普遍推行基督教,推行欧洲的道德律与秩序,实行从欧洲移民并采用欧洲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革新才有可能。

    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从事于这样的革新时可能遵循的途径,那么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东方物产的富饶,那里的大部分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有大量的原料与形形色色的必需品,尤其是热带产品,足以供应欧洲工业国家,为了取得这些物资而进行交换时,就为欧洲工业开辟了无限广泛的市场。从这种情形看来,似乎是出于天意的指示!当从事于这样的革新时,同一般对未开化民族进行教化一样,所必须走的道路是工业品对农产品的自由交换。由于这个原因,欧洲各国首先必须牢牢遵守的一个原则是,不能容许任何欧洲国家在亚洲任何地区享有独占的商业利益,任何国家在那里所享受的待遇,不能容许丝毫高出其他国家。如果东方的主要商业中心能够辟为自由城市,欧洲移民对当地统治者按年缴纳税款以后能够享有自治权利,那就特别有利于这种商务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当仿照英国在印度的政策,由欧洲委派事务官留驻当地统治者的所在地,他们关于促进治安、秩序与文化这些方面的意见,当地统治者必须听从。

    还有一点与所有欧洲大陆国家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是,由地中海到达征海和到达波斯湾的两条航线,既不应为英国所独占,也不应由于亚洲方面的蛮横而被阻塞。把保护这些重要据点的责任交托给奥国,对一切欧洲国家来说是最好的保证。

    还有,欧洲大陆各国一般说来对于这样一个原则的维持与美国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这个原则就是“自由船舶装运自由商品”;作为中立国家,它们所应尊重的,只是个别口岸的实际封锁,而不是封锁整个海岸线的片面声明。最后,为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共同利益,关于荒野的、无人的地区的占领原则,似乎应当加以修正。从前教皇可以把一些岛屿或地球上的某些部分作为礼物,随意赠送,甚至用笔一挥,就可以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把这一部分派给某人,把那一部分派给另一个人;这种现象现在看起来已经成为笑柄。但是现在的情形是,某人在地球上某处竖了一个杆子,上面缚了一块绸子,这个人对于整个这一地带的权利就能获得认可,这难道可以认为比上述现象更合情合理些吗?假使岛屿的面积并不怎样大,因此发现者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象这样的情况或者还可以认为是合乎常情的;但是当问题牵涉到面积不亚于欧洲一个大国那样大的群岛(如新西兰),或者牵涉到比整个欧洲还要大的大陆(如澳洲)时,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类情形下,无非是通过了开拓殖民地方式而进行实际占领,然后由于地区的实际殖民地化,就可以享有独占权利,这难道是合于常情的吗?德国和法国为什么对于这些距离英国遥远的地区就没有权利建立殖民地,这我们就不明白了。

    如果我们想到面对着英国在海上的优势,欧洲大陆各国之间共同的利害关系有多么大,我们就会深信,对这些国家说未,就没有比团结更重要的了,也再没有比大陆战争破坏性更大的了。近一世纪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大陆各国彼此之间每有一次战争,结果就必然使那个岛国在权力、财富、工业、海运与殖民地占有各方面的优势有所增长。

    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拿破仑的大陆制度关涉到欧洲大陆需求和利益这些方面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拿破仑企图实施这一计划(它本身是正确的)时的方式却违反了其他大陆各国的独立自主和利益。拿破仑的大陆制度有三个重大缺点,因此受到了打击。首先,它企图建立法国的大陆优势来替代英国的海上优势;它并不以其他大陆国家地位的共同提高与势力的彼此均衡为依据,而只是要使这些国家陷于屈辱地位,陷于土崩瓦解,使法国从中享受利益。其次,法国自己实行排斥其他大陆国家的商业政策,一方面却要求在这些国家里进行自由竞争,最后,这个制度几乎完全破坏了大陆各工业国家与热带地区之间的贸易,因此不得不使用代用品,作为这种国际贸易被破坏以后的补救办法。

    这种大陆制度概念将重新抬头,随着英国在工业、财富与权力这些方面优势的继续增长,大陆各国对这一制度的怀念将越来越深切,这一点现在已经很明显,此后将越来越显著。但同样肯定的是,只有法国具有充分远见,从而避免再蹈拿破仑的覆辙,只有这样,大陆各国联盟才能获得良好成就。如果法国倒行逆施,与一切公道及实际形势相违反,企图以德国为牺牲,扩张自己的疆域,从而迫使其他大陆国家同芙国携手,这在法国方面将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行动。

    如果法国要想把地中海看作是它自己的一个湖泊,要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国和南美洲取得独占势力,这种想法也同样是愚不可及的。

    只有大陆国家彼此之间的自由结合,才能产生有效的大陆制度,由此发生的利益应当由参与者均等享有,只有以此为目的(也就是只有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个制度才能顺利进行;要使第二流海军国家能获得英国海上优势的重视,从而不必借助于武力,就可以使后者对力量较差国家的合理要求有所让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走这一条路,再没有别的办法。大陆工业国家只有靠了这样的联盟,才能与热带地区保持关系,才能在东方和西方主张权利,才能确保这些权利。

    英国是处心积虑要保持它的优势地位的;当它看到大陆国家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定与条约关系,在工业力量上将相互提高,在海运事业与海军力方面将相互加强,关于对未开化与未垦殖地区的教化与开拓以及与热带地区的通商,它们也将竭力主张它们生来应有的那一份权利,当它看到了这类情况时,无论如何是要感到不痛快的。然而,展望一下未来的形势,英国关于这些方面种种不利情况的顾虑,就应当可以完全消释。

    使英国上升到现在的崇高地位的同样一些原因,将使美国(也许在下一世纪)在工业、财富、权力方面增长的程度,胜过英国目前所处的地位,就象英国现在胜过小小的荷兰的情况一样。出于自然的趋势,美国人口在上述期间将积极增加,它的人口、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意志将传布到整个中美和南美,就象现在传布到邻近的墨西哥地区一样。所有这些辽阔地区都将包括在这个联邦以内,数以若干亿计的人民将从事于开发这样一片大陆的资源,这一片大陆,在区域范围方面,在自然财富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整个欧洲大陆。西方世界海岸线之长,河流之多,都大大超过了英国,在海军力方面也将在同样程度上大大超过英国。

    自然的趋势迫使法国和德国现在不得不从事于建立一个欧洲大陆联盟以对抗英国的优势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迫使英国不得不建立一个欧洲联盟以对抗美国的优势地位。到那个时候,英国在对抗美国的优势力量时,将不得不靠了它处于欧洲联合力量的领导地位来寻求保护和安全,并以此作为它失去了的优势地位的补偿。

    因此我们代英国设想,它应当见机在先,应当预知利害,早作准备,及时确立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友好关系,使它对自己只是在同辈中的一个老大哥这样一个身分的观念早早树立起来,这样是对它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