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文学艺术 > 汉书章节目录 >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2/2)

汉书作者:汉书 2017-04-13 11:07
子。(12)小自保大:从小养之,使之长大。(13)封商为汝昌侯:钱大昕曰:“《哀纪》建平四年二月,封帝太太后从弟侍中傅商为汝昌侯。六月,尊太太后为皇太太后。此诏称‘皇太太后’,史家追改。”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1),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2)?”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3)。愿得考覆(4)。”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1)董贤:《佞幸传》有其传。(2)“君门如市人”二句:意谓请求者多,交通宾客。(3)“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意谓交往虽多,但很清白。(4)考覆:查核。  孙宝字子严,颖川鄢陵人也(1)。以明经为郡吏(2)。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3),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4),设储偫(5)。宝自劾去,忠固还之(6),心内不平(7)。后署宝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士俗不为主薄,子既为之,徙舍甚说(悦),何前后不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8),一府莫言非(9),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屈),身诎(屈)何伤?且不遭者可无不为(10),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  (1)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鄢陵:县名。在今河南鄢陵县东北。(2)明经:通晓经术。(3)御史大夫张忠:张忠为御史大夫在建始四年(前29)。(4)除舍:整修住处。(5)设储偫(zhì):谓预备器物。(6)固还:谓再三挽留。(7)心内不平:谓思想上有疙瘩。(8)可:指可为主簿。(9)莫言非:没有说不当。(10)不遭者可无不为:谓士不遇知己,则无所不为。  鸿嘉中(1),广汉群盗起(2),选为益州刺吏(3)。广汉太守扈商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姊子,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4),奏商为乱首(5),《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6),迁丞相司直(7)。  (1)鸿嘉: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0——前17)。(2)广汉:郡名。郡治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3)益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其区约当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境。(4)矫制:指擅自遣归群盗。(5)商为乱首:言扈商失职,致有群盗,故称为乱首。(6)冀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其地主要相当于今河北省境。(7)丞相司直:官名。掌佐丞相举不法。  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1),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2),略皆开发(3),上书愿以入县官(4)。有诏郡平田予直(值)(5),钱有贵一万万以上(6)。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7),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8),次当代商(9),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10)。  (1)红阳侯立:王立。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草田:荒田。(2)假:租用。少府陂泽:少府所属的陂泽。(3)开发:谓已耕种,而非新垦。(4)上书愿以入县官:谓王立上书愿将占垦地转卖给官府。(5)平田予值:谓据田给价。(6)有贵一万万以上:谓抬高了田价。(7)不坐:谓没有定罪。(8)大司马卫将军商:王商。(9)次:谓依次序。(10)度:越过。  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1),上以宝著名西州(2),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3),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1)巴、蜀:两郡名。巴郡治江州(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2)西州:指益州。(3)秩中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今孙宝秩中二千石,为特殊优待。  征为京兆尹(1)。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2)。入见,敕曰(3):“今日鹰隼始击(4),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讵)有其人乎(5)?”文卬(仰)曰(6):“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7)。”宝曰:“其次(8)。”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稚季者大侠,与卫尉淳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9)。宝前失车骑将军(10),与红阳侯有卻(隙),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附之,始视事而长以稚季托宝,故宝穷(11),无以复应文。文怪宝气索(12),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著威名,今不敢取稚季,当且阖阁(13),勿有所问。如此竟岁,吏民未敢诬明府也(14)。即度稚季而遣它事(15),众口喧哗,终身自堕(16)。”宝曰:“受教。”稚季耳目长(17),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18),穿舍后墙为小户,但持锄自治园,因文所厚自陈如此。文曰:“我与稚季幸同土壤(19),素无睚眦(20),顾受将命(21),分当相直(22)。诚能自改,严将不治前事,即不更心(23),但更门户(24),适趣祸耳。”稚季遂不敢犯法,宝亦竟岁无所谴。明年,稚季病死。宝为京兆尹三岁,京师称之。会淳于长败,宝与萧育等皆坐免官。文复去吏,死于家。稚季子杜苍(25),字君敖,名出稚季右,在游侠中。  (1)京兆尹:官名。主管京城及长安以东地区的行政长官。(2)督邮:官名。各郡重要属吏。代表郡守督察县乡。每郡有分两部、四部、五部的,每部设一督邮。此“东部督邮”,即广汉郡东部之督邮。(3)敕:命令。(4)今日:“日”字后人所加(王念孙说)。鹰、隼(sǔn):皆凶猛之鸟兽,比喻严吏。(5)掾部:指侯文所主之东部。讵:岂。(6)抑曰:仰首而对。(7)霸陵: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8)其次:谓还有谁。(9)卫尉:官名。汉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淳于长:《佞幸传》有其传。大鸿胪:官名。汉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原掌民族事务,为九卿之一。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萧育:萧望之之子。《萧望之传》附其传。(10)失车骑将军:其下当有“意”字(吴恂说)。(11)穷:指默然无言以对。(12)索:尽也。(13)阖阁:关闭公廷。(14)诬:诽谤。明府:汉时对郡守称“府君”或“明府君”,省称“明府”。(15)度:越过。(16)堕:毁也。(17)耳目长:谓消息灵通。(18)杜门不通水火:谓幽居不与邻居往来。(19)同土壤:谓同乡。(20)睚眦(yázì):怒目而视。借指小怨小忿。(21)顾:犹“特”。将命:指郡将(即郡守)之命。(22)分(fèn):名分,职分。直:绳也。分当相直:意谓按理应当绳之以法。(23)更:改也。更心:转变思想。(24)但更门户:意谓只是表面上杜门安分守己。(25)苍:当作“仓”。陈直曰:“苍,仓二字,在汉代虽通用,但本文应作杜仓解,因命名取义于敖仓。”  哀帝即位,征宝为谏大夫,迁司隶(1)。初,傅太后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俱事元帝,有郤(隙),傅太后使有司考冯太后,令自杀,众庶冤之。宝奏请覆治,傅太后大怒,曰:“帝置司隶,主使察我。冯氏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扬我恶(2)。我当坐之。”上乃顺指(旨)下宝狱。尚书仆射唐林争之,上以林朋党比周,左迁敦煌鱼泽障候(3)。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固争(诤)(4),上为言太后,出宝复官。  (1)司隶:官名。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2)擿觖:疑作“擿抉”。谓挑剔。(3)敦煌:郡名。治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鱼泽障候:官名。主管鱼泽障(在今甘肃敦煌东北)。(4)龚胜: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  顷之,郑崇下狱,宝上书曰:“臣闻疏不图亲(1),外不虑内。臣幸得衔命奉使,职在刺举,不敢避贵幸之势,以塞视听之明。按尚书令昌奏仆射崇(2),下狱覆治,榜(搒)掠将死(3),卒无一辞,道路称冤。疑昌与崇内有纤介(4),浸润相陷,自禁门内枢机近臣(5),蒙受冤谮,亏损国家,为谤不小。臣请治昌,以解众心。”书奏,天子不说(悦),以宝名臣不忍诛,乃制诏丞相大司空(6):“司隶宝奏故尚书仆射崇冤,请狱治尚书令昌。案崇近臣,罪恶暴著,而宝怀邪,附下罔上,以春月作诋欺,遂其奸心,盖国之贼也。传不云乎?‘恶利口之覆国家(7)。’其免宝为庶人。”  (1)图:谋也。(2)昌:赵昌。仆射:尚书仆射。(3)搒(péng)掠:鞭打。(4)纤介:谓细微宿嫌。(5)自:虽也。禁门:宫门。(6)大司空:疑衍。刘敞曰:“此既云丞相,不得夏有大司空也。”王先谦曰:“《通鉴考异》云:《哀纪》及《恩泽侯表》皆云傅商以建平二年二月封,而《宝传》云制诏丞相大司空。按:建平二年已罢大司空官,疑传误。”(7)“恶利口之覆邦家”:引《论语·阳货篇》。  哀帝崩,玉莽白王太后征宝以为光禄大夫,与王舜等俱迎中山王(1)。平帝立,宝为大司农(2)。会越嶲郡上黄龙游江中(3),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4)。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悦),著于经典(5),两不相损(6)。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7),得无非其美者(8)。”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9)。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以奏宝(10),事下三公即讯(11)。宝对曰:“年七十悖眊(耄)(12),恩衰共(供)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建武中(13),录旧德臣,以宝孙伉为诸长(14)。  (1)中山王:刘衎(kàn)。中山孝王之子,母卫姬。即位为平帝。(2)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3)越嶲郡:郡名。治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上:疑作“上言”。(4)孔光、马宫: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5)有不相悦,著于经典:《尚书·周书·君奭》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6)两不相损:谓两人各有令名。(7)同声:意谓同声妄言福祥。(8)无非其美:言并不是好事。(9)侍中:加官。侍从皇帝。奉车都尉:官名。秩比二千石,掌天子乘舆马。(10)司直:官名。协助丞相检举不法。(11)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讯:审问。(12)悖耄:谓年老糊涂。(13)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共三十一年(公元25—55)。(14)诸:县名。在今山东诸城西南。  毋将隆字君房(1),东海兰陵人也(2)。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3),奏请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4),以填(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5)。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6)。  (1)毋将隆:姓毋将,名隆。(2)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兰陵:县名。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3)踵故:谓承袭故事。从事中郎:幕府之官。(4)定陶王:刘欣。即位为哀帝。(5)冀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范围约当今河北省中南部。颖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6)执金吾:官名。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1),前后十辈(2),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3)。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4)。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供)养,共(供)养劳赐,壹出少府(5)。盖不以本臧(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供)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颛(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拒)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义),家不臧(藏)甲(6),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等便辟(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挈)国威器共(供)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7)!’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悦)。  (1)中黄门:官名。汉代给事内廷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以宦官充任。兵:武器。(2)十辈:犹今言十批。(3)王阿舍:哀帝乳母之名。(4)皆度大司农钱:谓用度之钱皆出于大司农。(5)少府:官名。秦汉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6)《春秋》之义:家不藏甲:《春秋公羊传》定公十三年:“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7)“奚取于三家之堂”:见《论语·八佾篇》。原文是:“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此讥鲁三家(叔孙氏、仲孙氏、季孙氏)僭越礼制。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1),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价)贱,请更平直(值)。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交让之礼兴,则虞芮之令息(2)。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价)(3),程奏显言(4),众莫不闻。举错(措)不由谊(义)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5),左迁为沛郡都尉(6),迁南郡太守(7)。  (1)谒者:官名。掌传达。郎中令属官有之。(2)虞、芮:商末两小国名。相传文王为西伯时为其断讼,二国惭而不争。(3)永信宫:指傅太后。(4)程奏显言:谓奏言公开。(5)安国之言:指言征定陶王使在国邸。(6)沛郡: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7)南郡:郡名。汉江陵(今湖北江陵)。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1)。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2),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3),丁玄泰山太守(4),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5),皆免官,徙合浦(6)。  (1)中土:指京师。(2)中谒者令:官名。掌传宣诏命。侍御史:官名。御史大夫属官,行监察等职,或奉使出京执行指定任务。(3)中太仆:官名。掌皇太后乘舆马。(4)泰山:郡名。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市东)。(5)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6)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1)。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2),事何武(3)。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4),为长陵令(5),道不拾遗。  (1)平舆:县名。在今河南汝南东北。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2)大司空掾:大司空的属吏。(3)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4)剧:指复杂的郡县。(5)长陵: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  初,邛成太后外家王氏贵(1),而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后坐法免,宾客愈盛,归长陵上冢,因留饮连日。并恐其犯法,自造门上谒,谓林卿曰:“冢间单()外,君宜以时归(2)。”林卿曰:“诺。”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3),并具知之,以非己时(4),又见其新免,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并度其为变,储兵马以待之(5)。林卿既去,北度(渡)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6),拔刀剥其建鼓(7)。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乘车从童骑(8),身变服从间径驰去(9)。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心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县(悬)所剥鼓置都亭下(10),署曰(11):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林卿因亡命,众庶喧哗,以为实死。成帝太后以邛成太后爱林卿故(12),闻之涕泣,为言哀帝。哀帝问状而善之,迁并陇西太守(13)。  (1)邛成太后:指宣帝王皇后(其父王奉光封邛成侯)。(2)“冢间外”二句:谓冢舍之间,坟之外,不可久留,宜即时归家(陈直说)。(shàn):供祭祀用的清洁之地。(3)婢婿:婢之丈夫。冢舍:守冢之舍。(4)非己时:不是自己在任之时。(5)储:预备。(6)专门:官府大门。(7)建鼓:悬挂之鼓。(8)童骑:童奴之骑。(9)间(jiàn)径:偏僻的小路。(10)都亭:与县治相近之亭。(11)署:谓书表其事。(12)成帝太后:成帝之母王太后。(13)陇西:郡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徒颖川太守,代陵阳严诩(1)。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2),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诩至,拜为美俗使者(3)。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4),领廷尉(5),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臧(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6),愿早就髠钳(7)。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8),不在于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蓄)宾客(9),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纵)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10),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汗(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11),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县(悬)头及其具狱于市(12)。郡中清静,表善好士,见纪颍川,名次黄霸(13)。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疾病,召丞掾作先令书(14),曰:“告子恢,吾生素餐日久,死虽当得法赙(15),勿受。葬为小椁(16),亶(但)容下棺。”恢如父言。王莽擢恢为关都尉(17)。建武中以并孙为郎。  (1)陵阳:县名。在今安徽太平县西北。(2)祖道:饯行。(3)美俗使者:宣美风化之使者。(4)尚书令:官名。尚书的长官。(5)廷尉:官名。掌刑狱。九卿之一。(6)请一等之罪:请求减死罪一等。(7)髠钳:刑罚名。剃去头发曰髠,以铁圈束颈曰钳。(8)君律:谓您廷尉官掌刑律。(9)阳翟:县名。今河南禹县。(10)三人:指钟威、赵季、李款。(11)负其兄:恃其兄之权势。(12)其具:误倒。当作“具其”。(13)黄霸:《循吏传》有其传。(14)先令:先为遗令。(15)法:谓按照规定。赙(fù):以财物助丧事曰赙。(16)椁:棺外的套棺。(17)关都尉:官名。掌关之守卫。  赞曰: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1)。若采王生之言以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诸葛、刘、郑虽云狂瞽,有异志焉(2)。孔子曰:“吾未见刚者(3)。”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汗(污)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4),况俗人乎!何并之节,亚尹翁归云(5)。  (1)“国之司直”:《诗·郑风·羔裘》之诗句。谓国家主持直道之人。(2)异志:犹奇志。(3)“吾未见刚者”:见《论语·公冶长篇》。谓刚直者难得。(4)孙宝桡于定陵:谓孙宝受定陵侯淳于长请托而不治杜稚季。(5)尹翁归: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