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文学艺术 > 汉书章节目录 >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2/2)

汉书作者:汉书 2017-04-13 11:07
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2),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3),谥曰宪侯。子弘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1)敕:命令。府:指丞相府。(2)上:谓上报。(3)神爵三年:前59年。(4)有罪削爵:《外戚恩泽侯表》云:魏弘于“甘露元年,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不敬,削爵一级力关内侯。  丙吉字少卿(1),鲁国人也(2)。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3)。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4)。武帝末,巫蛊事起(5),吉以故廷尉监征(6),诏治巫蛊郡邪狱(7)。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8),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9),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10)。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11),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12),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13),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14),亡(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15),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悟),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  (1)丙:汉代丙、邴二字,在姓字上通用。(2)鲁国:汉诸侯王国名,治鲁县(今山东曲阜)。(3)廷尉右监:官名。廷尉的属官。(4)从事:官名。三公与州郡长官所聘的僚属。(5)巫蛊事:即巫蛊之祸,亦即戾太子事件,见本书卷六十三《戾太子传》。(6)征:被征召诸京师。(7)郡邸狱:大鸿胪属官郡邸长之狱。(8)皇曾孙:宣帝刘询是武帝的曾孙。(9)徒:刑徒。 (10)闲燥处:宁静高敞的地方。 (11)后元二年:前87年。(12)长杨:官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五柞官:也在今陕西周至县。(13)望气者:观察自然现象,并以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人。(14)分条:分别列举。诏狱:皇帝命办的案子。系者:在押犯。(15)内谒者令:官名。谒者的长官。属少府。  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1),迁大将军长史(2),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昭帝崩,无嗣。大将军光遣吉迎昌邑王贺。贺即位,以行yín乱废,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3),未定。吉奏记光曰(4):“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嘱),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无)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5),发丧之日以大谊(义)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义)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6),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7),参以蓍龟(8),岂宜褒显(9),先使入侍(10),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遣宗正刘德与吉迎曾孙于掖庭。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  (1)车骑将军军市令:在车骑将军属下为军市令。(2)大将军长史:官名。大将军的属官。(3)张安世:张汤之子。本书卷五十九有其传。(4)奏记:汉代下级对上级、民对官所陈述的书面意见。(5)亟:急也。(6)掖庭:宫中妃嫔的住处。外家:此指刘病已外祖母家史氏。(7)详大议:意谓审慎地对待大臣立帝之议。(8)蓍(shī)龟:占卜。古人用蓍草与龟甲以占卜。(9)岂宜褒显:犹言宜否褒显?乃未敢自必之辞(吴恂说)。(10)入侍:谓侍太后。  吉为人深厚,不伐善(1)。自曾孙遭遇(2),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及霍氏诛,上躬亲政,省尚书事。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3),自陈堂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问(5),则辞引使者丙吉知状(6)。掖庭令将则诣御史府以视(示)吉。吉识,谓则曰:“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答(7),汝安得有功?独渭城胡组、淮阳郭征卿有恩耳。”分别奏组等共(供)养劳苦状。诏吉求组、征卿,已死,有子孙,皆受厚赏。诏免则为庶人(8),赐钱十万。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制诏丞相:“联微眇时,御史大夫吉与朕有旧恩,其德茂焉(9)。《诗》不云乎?‘亡(无)德不报(10)。’其封吉为博阳侯,邑千三百户。”临当封,吉疾病,上将使人加绋(绂)而封之(11),及其生存也(12)。上忧吉疾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享)其乐以及子孙。今吉未获报而疾甚,非其死疾也。”后病果愈。吉上书固辞,自陈不宜以空名受赏。上报曰:“朕之封君,非空名也,而君上书归侯印,是显朕之不德也。方今天下少事,君其专精神,省思虑,近医药,以自持。”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13)。  (1)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2)遭遇:谓登帝位。(3)地节三年:前67年。(4)则:官婢之名。民夫:则未为官婢时的民间旧夫。(5)掖庭令:官名,掌宫女事。(6)使者:谓治狱使者。(7)督笞:谓打。(8)诏免则为庶人:由奴婢诏免为自由民。(9)茂:美也。(10)“无德不报”:见《诗经·大雅·抑》。(11)绂(fú):系印的丝带。加绂:言以印系于其身。(12)生存:谓人活着。(13)为丞相:时在神爵三年(前59),见《公卿表》。  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赃)不称职,辄予长休告(1),终无所案验(2)。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好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乂)(3)。”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4)。”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1)长休告:长假。(2)案验:查办(3)惩艾(乂):惩治。(4)陋:谓不识大体。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嗜)酒(1),数逋荡(2),尝从吉出,醉欧(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3),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4)?西曹地忍之(5),此不过汗(污)丞相车茵耳(6)。”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7),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8),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9)。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10),知虏入云中、代郡(11),遽归府见吉白状(12),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史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13),琐科条其人(14)。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猝)遽不能详知(15),以得谴让(16)。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乡(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繇(由)是益贤吉。  (1)驭吏:马车夫。(2)通荡:自由放荡之意。(3)西曹:丞相的下属机构。主吏:负责官员。(4)何所容:何处容身。(5)地:虚词,无义(周寿昌说)。(6)车茵:车上的垫褥。(7)奔命警备事:谓紧急军务。(8)赤白囊:赤表自囊。用以盛奔命之书,犹今之公文袋。(9)奔命书:紧急公文。(10)刺取:刺探;打听。(11)云中、代郡、二郡名。云中郡治云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北)。(12)遽:速也。(13)东曹:丞相的下属机构。掌管丞相属吏。案:查看档案之意。(14)琐科条:仔细了解全面情况之意。(15)御史大夫:指黄霸。遽:窘迫。(16)谴让:谴责。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1),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2),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3),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4),未可大势,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5),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1)清道群斗:疑“清”为“争”字之误。汉代天子之出,清道而行;丞相之出,则未闻清道(吴恂说)。(2)驻:疑为“骑”(宋祁说)。(3)岁竟:年终。课:考核。殿最:经考核,上等称“最”,下等称“殿”。(4)少阳:此指东方之神青帝。即春天之神。用事:当令。(5)典:掌管。  调和阴阳:谓适应自然现象,注意气候变化。  五风三年春(1),吉病笃。上肾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2),谁可以自代者?”吉辞谢曰:“群臣行能,明主所知,愚臣无所能识。”上固问,吉顿首曰:“西河大守杜延年明于法度(3),晓国家故事,前为九卿十余年,今在郡治有能名。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4),天下自以不冤。太仆陈万年事后母孝(5),惇厚备于行止。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上以吉言皆是而许焉。及吉薨,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6),征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会其年老,乞骸骨,病免。以廷尉于定国代为御史大夫,黄霸薨,而定国为丞相,太仆陈万年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  (1)五凤三年:即前55年。(2)不讳:言死。(3)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社延年:杜周之子。本书卷六十有其传。(4)于定国:本书卷七十一有其传。(5)陈万年: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6)黄霸:本书卷八十九有其传。  吉薨,谥曰定侯。子显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官至卫尉、太仆(1)。始显少为诸曹,尝从祠高庙,至夕牲日(2),乃使出取斋衣(3)。丞相吉大怒,谓其夫人曰:“宗庙至重,而显不敬慎,亡吾爵者必显也。”夫人为言(4),然后乃已。吉中子禹为水衡都尉(5),少子高为中垒校尉(6)。  (1)官至卫尉、太仆:据《公卿表》,丙显于甘露三年为太仆,一年为建章卫尉。(2)夕牲:祭祀前展示之牲具。(3)斋衣:祭服。(4)为言:为之说情。(5)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6)中垒校尉:汉军职名。掌北军军垒,八校尉之一。  元帝时,长安士伍尊上书,言“臣少时为郡邸小吏,窃见孝宣皇帝以皇曾孙在郡邸狱。是时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遭离无辜,吉仁心感动,涕位凄恻,选择复作胡组养视皇孙(1),吉常从。臣尊日再侍卧庭上(2)。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既遭大赦,吉谓守丞谁如(3),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及组日满当去(4),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顾(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5):‘食(饲)皇孙无诏令(6)’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吉即时病,辄使臣尊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7)。候伺组、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8),数奏甘毳(脆)食物(9)。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时岂豫(预)知天下之福,而徼其报哉(10)!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虽介之推割肌以存君(11),不足以比。孝宣皇帝时,臣上书言状,幸得下吉,吉谦让不敢自伐,删去臣辞,专归美于组、征卿。组、征卿皆以受田宅赐钱,吉封为博阳侯。臣尊不得比组、征卿。臣年老居贫,死在里暮,欲终不言,恐使有功不著。吉子显坐微文夺爵为关内侯,臣愚以为宜复其爵邑,以报先人功德。”先是显为太仆十余年,与官属大为奸利,臧(赃)千余万,司隶校尉昌案劾,罪至不道,奏请逮捕。上曰:“故丞相吉有旧恩,朕不忍绝。”免显官,夺邑四百户。后复以为城门校尉。显卒,子昌嗣爵关内侯。  (1)复作:女徒一岁刑称“复作”。皇孙:皇曾孙之省称。(2)庭:指郡邸之庭。(3)守丞:谓大鸿胪属官郡邪长之丞,暂时署理者,因称为守丞(陈直说)。谁如:人名。(4)日满:女徒胡组复作一岁,期满当去。(5)少内、啬夫:二官名。(6)“食皇孙无诏令”:谓抚养皇曾孙,诏令无文,意谓得不到供给品。(7)蓐(rù):草席、草垫,(8)去:离开。敖:游戏。荡,放荡。(9)奏:进也。(10)徼:要也。(11)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传说割股以食(饲)饥饿的晋公子重耳。  成帝时,修废功,以吉旧恩尤重,鸿嘉元年制诏丞相御史(1):“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2),古今之通谊(义)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侯昌为博阳侯,奉吉后。”国绝三十二岁复续云。昌传子至孙,王莽时乃绝。  (1)鸿嘉元年:前20年。(2)夫善善及子孙:《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年文。  赞曰:古之制名,必繇(由)象类,远取诸物(1),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2),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3),孝宣中兴,丙、魏有声(4)。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5),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1)诸:犹“于”。(2)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尚书·虞书·益稷》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语。(3)萧、曹:萧何、曹参。冠:指相业位居第一。(4)丙、魏:丙吉、魏相。声:名声。(5)称:副也。称其位:称职;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