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2/2)
《汉书》作者:汉书 2017-04-13 11:07
,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战士不离伤(11),十万之众毕怀集服。仍兴之劳,爰及河塞,庶凡亡(无)患(12)。以干七百户益封票骑将军。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徭)役。”乃分处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13),而皆在河南(14),因其故俗为属国(15)。其明年(16),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汉千余人。 (1)使人先要导边:王先谦云,言遣人先与汉要约,请于边境上导之人内地。(2)将城河上:将兵于黄河边筑城。(3)传(zhuàn):驿传;传车。以闻:报告天子。(4)漯阴:县名。在今山东禹城东。(5)雁疪:《史记》作“鹰庇”。(6)河綦:本书《功臣表》作“乌黎”。(7)调虽:本书《功臣表》作“稠雕”。(8)萌:与“氓”同。率:吴恂云,“宜作‘师’,盖师误为‘帅’转而为‘率’耳。”(9)控弦:能引弓之士。(10)挠悍:犹言狂悍。(11)离:遭也。(12)仍兴之劳等句:意谓频数军兴,甚为劳苦,今幸兵威已及于河塞之外,庶几自此无患乎?仍:频也。兴:军兴。(13)五郡:指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14)河南:黄河以南。(15)属国:不改其俗,而属于汉,故号“属国”。(16)其明年:指元狩三年(前120)。 其明年,上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1),常以为汉兵不能度(渡)幕(漠)轻留(2),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3)。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4),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去病始为出定襄(5),当单于。捕虏,虏言单于东,乃更令去病出代郡,令青出定襄。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6),平阳侯襄为后将军(7),皆属大将军。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渡)幕(漠),人马罢(疲),匈奴可坐收虏耳(8)。”乃悉远北其辎重(9),皆以精兵待幕(漠)北。而适直(值)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阵)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10),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11),而大风起,沙砾击面(12),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13)。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暮),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14)。昏(15),汉匈奴相纷挐(16),杀伤大当(17)。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青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会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寘颜山赵信城(18),得匈奴积粟食军(19)。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1)赵信为单于画计:赵信数匈奴益北绝漠,以诱疲汉兵,徼报而取之,毋近塞。见《匈奴传》。(2)漠:沙漠。轻留:谓轻易留于彼也。(3)无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4)转:谓运输辎重。踵:接也。(5)为:犹将。(6)主爵:主爵都尉。(7)襄:曹襄,曹参之后裔。(8)可坐收虏:意谓俘获汉军人马可不费力。(9)远北辎重:言将辎重远输至北边。(10)武刚车:有遮掩物体的战车。环:绕也。(11)日且入:言太阳将要落下。(12)砾:小石。(13)左右翼绕:谓左右两翼合围。如鸟之张开两翅。(14)冒:犯也。(15)昏:黄昏。(16)相纷挐:互相乱搏。(17)大当:大略相当。(18)寘颜山:古山名。在匈奴境内。约为今蒙古高原杭爱山脉南面的一支。赵信城:匈奴为赵信所安排的居处,在寘颜山区。(19)食(sì):作动词用,以食物给人吃。 青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惑)失道(1)。大将军引还,过幕(漠)南,乃相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2)。食其赎为庶人。青军入塞,凡斩首虏万九千级。 (1)或:通“惑”。迷惑。(2)李广自杀事:详见本书《李广传》。 是时匈奴众失单于十余日,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1)。单于后得其众,右王乃去单于之号(2)。 (1)右谷(lù)蠡王:匈奴的王号。(2)去:除也。 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1),而亡(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2),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值)左方兵(3),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1)车重:犹言车辎。(2)李敢:李广之子,见本书《李广传》。(3)值:当也。左方:当作“左王”,即左贤王,参考《李广传》。 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1),约轻赍(2),绝大幕(漠),涉获单于章渠(3),以诛北车耆(4),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渡)难侯(5),济弓卢(6),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7),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8),禅于姑衍(9),登临翰海(10),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11),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12)。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票骑将军(13),会兴城(14),不失期,从至梼余山(15),斩首捕虏二千八百级(16),封博德为邳离侯(17)。北地都尉卫山从票骑将军获王,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侯因淳王复陆支,楼王伊即靬皆从票骑将军有功(18),封复陆支为杜侯(19),伊即靬为众利侯。从票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票骑有功(20),益封各三百户。渔阳太守解、校尉敢皆获鼓旗(21),赐爵关内侯,解食邑三百户,敢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左庶长(22)。”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唯西河太守常惠、云中太守遂成受赏(23),遂成秩诸侯相,赐食邑二百户,黄金百斤,惠爵关内侯(24)。 (1)荤允:古代匈奴之别称。(2)轻赍:谓军轻装(带军资少)。(3)涉:犹入。单于:衍字。章渠:单于之近臣。(4)此:《史记》作“比”,是也。此误。比车耆:匈奴之王号。(5)难侯:一作“离侯”;《史记》作“离侯”,山名。(6)弓卢:《史记》作:“弓闾”,水名。(7)屯头王、韩王:皆匈奴之王号。(8)狼居胥山:山名。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克鲁伦河之北。(9)禅:为坛祭地曰“禅”。姑衍:山名。在狼居胥山之西,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10)翰海:大漠之别名。在今蒙古国境内。(11)什二:《史记》作“什三”。(12)卓:《史记》作“逴”,逴,远也。(13)路博德:本传附其传。(14)会兴城:《史记》作“会与城”。(15)梼余(táotú)山:地点不明。(16)八:《史记》作“七”。(17)邳离:《史记》作“符离”。(18)归义侯:《史记》作“归义”,无“侯”字。(19)杜侯:《史记》作“壮侯”。(20)安稽:姓赵,故匈奴之王。(21)渔阳太守解:《史记》无。(22)自为:徐自为。左庶长:《史记》作“大庶长”。左庶长,爵名,第十级。大庶长,爵名,第十八级。(23)常惠:此非从苏武北使匈奴,后封长罗侯之人。(24)遂成、常惠:《史记》无常惠、遂成事。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1),而后入塞者不满三万匹(2)。乃置大司马位(3),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票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4)。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1)阅官及私马:陈直云,“阅马有簿,称为阅具簿。”即检验官私马匹,登记入册。(2)入塞者不满三万匹:马出塞十四万匹,入塞不满三万匹,可知减损五分之四。(3)大司马:官名。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与六将军联称为大司马大将军。西汉时常以授掌权的外戚。也有不兼将军号的。(4)秩禄与大将军等:汉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大司马之秩禄当亦如此。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1)。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2),对曰:“顾方略何如耳(3),不至学古兵法(4)。”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5)。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6),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7),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8)。事多此类。青仁,喜士退让(9),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10)。 (1)敢往:《史记》作“敢任”。(2)吴、孙:吴起、孙武。(3)顾:视也。(4)不至:不必。(5)省:视也。爱护之意。(6)太官:官名。在官廷主膳食。赍(jī):赠送食物。(7)振:举也。(8)穿域:穿地为界域。蹋鞠:踢球。(9)仁喜士:《史记》作“仁善”,是也。杨树达云:“《赞》云:‘青言: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此不当又言其‘喜士’。盖‘喜’‘善’二字形近,古书多相乱,‘善’误为‘喜’,后人又妄增‘士’耳。”(10)然于天下无有称:王先谦云:“因其不招士,故天下未有称,即赞语‘贤士大夫无称’之意,不论其将略也。” 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1)。上悼之,发属国玄甲(2),军陈(阵)自长安至茂陵(3),为冢像祁连山(4),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5)。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6),从封泰山而薨(7)。无子,国除。 (1)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死时,年仅二十四岁。(2)玄甲:黑色之甲。(3)军阵自长安至茂陵:卫送其葬,所以宠之。(4)为冢像祁连山:霍去病墓,现在陕西兴平县茂陵镇东北五里高原上,与卫青墓相毗连,西南一里为茂陵。墓顶及墓下四周,有巨型花冈石一百五十余块,其中雕刻有石鼠、猩猩抱熊(或名熊抱猪)、卧牛、龙吸蛙、石人头像、卧虎、卧马、立马、马踏匈奴、石鱼(一对)等,今陈列茂陵博物馆。霍墓从侧面视,为山峰形,所谓像祁连山。(5)景桓侯张晏曰:“谥法‘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也。”(6)奉车都尉:官名。掌皇帝的车马,秩比二千石。(7)薨:霍嬗死于元封元年(前110)。 自去病死后,青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1)。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2)。后二岁(3),冠军侯国绝。后四年,元封五年(4),青薨,谥曰烈侯。子伉嗣,六年坐法免(5)。 (1)伉坐法失侯:据《外戚侯表》,元鼎元年(前116)卫伉免。(2)坐酎金失侯:据《外戚侯表》,卫不疑、卫登失侯在元鼎五年(前112)。(3)后二岁:即元封元年(前110)。(4)元封五年:前106年。(5)坐法免:天汉元年(前100)卫伉免。 卫青围单于后十四岁而卒(1),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又方南诛两越(2),东伐朝鲜(3),击羌、西南夷(4),以故久不伐胡(5)。 (1)十四岁:自无狩四年至元封五年(前119—前106)。(2)诛两越:见本书《南越、闽越传》。(3)伐朝鲜:见本书《朝鲜传》。(4)击羌:见本书《赵充国传》等。击西南羌:见本书《西南夷传》。(5)胡:指匈奴。 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1),长公主问(2):“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讽)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葬,起冢像庐山云(3)。 (1)曹寿:当作“曹时”。(2)长公主:指阳信长公主,又称平阳公主。(3)起冢像庐山:卫青墓,在今茂陵东北,与霍去病墓相毗连,像穹庐和山丘。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1),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六千三百户(2);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二万二百户(3)。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4),李广、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皆自有传(5)。 (1)最:总计。(2)万六千三百户:《史记》作“万一千八百户”。(3)二万二百:《史记》作“万五千七百户”。(4)特将:独当一面之将。(5)李广……皆自有传:七人自有传,八人列于下,凡十五人。 李息,郁郅人也(1),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2);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3)。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4)。 (1)郁郅:县名。今甘肃庆阳县。(2)军马邑:时在元光二年(前134)。 (3)出朔方,皆无功:《卫青传》载,出朔方之役,李息有功,爵关内侯。与此有异。(4)常为大行:据《公卿表》李息自元狩元年(前122)至元鼎元年(前116)为大行。但据《卫青传》元朔五年(前124)出朔方之役,已书“大行李息”,或当时已官大行而《表》失载,或是后世习称其官而实无其事。大行:即大行令,接待宾客之官。初称典客,景帝十六年改名大行,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大鸿胪。据茂陵一带百姓传说及地方志记载,卫青、霍去病两墓东一小墓,为大行李息墓。 公孙敖,义渠人(1),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2),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合骑侯。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无功。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票骑,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十四岁,以因杆将军筑受降城(3)。七岁,复以因杆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4),亡士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5)。后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6)。凡四为将军。 (1)义渠:县名。在今甘肃宁县西北,(2)为骑将军:时在元光六年(前129)。(3)受降城:在河套以北,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东。(4)余吾:水名。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之土拉河。(5)当斩,诈死:《武帝纪》载,敖自余吾还,明年,太始元年,有罪腰斩。此传言“腰折,诈死”,想是行刑者以已斩报,而敖诈死后,随即亡居民间。(6)坐妻为巫蛊,族:事在征和二年(前91)。 李沮,云中人(1),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力强弩将军。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 (1)云中:县名。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 张次公,河东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封岸头侯(1)。其后太后崩,为将军,军北军。后一岁,复从大将军。凡再为将军,后坐法失侯。 (1)封岸头侯:据《武帝纪》及《功臣表》元朔二年(前127)五月封侯。 赵信,以匈奴相国降,为侯(1)。武帝立十八年(2),为前将军,与匈奴战,败,降匈奴。 (1)侯:当作“翕侯”。参见本书《功臣表》与《匈奴传》。(2)武帝立十八年:对在元朔六年(前123)。《史记》作“十七岁”,误。 赵食其,祋祤人(1)。武帝立十八年,以主爵都尉从大将军(2),斩首六百六十级。元狩三年,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明年,为右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赎为庶人。 (1)祋(duì)祤:县名。今陕西耀县。(2)以主爵都尉从大将军:时元朔六年(前123)。本书《公卿表》于元狩三年(前120)书主爵都尉赵食其;据此,元朔六年赵食其尚未为主爵都尉。两者矛盾,不知孰误。吴恂以为,“以主爵都尉”五字宜廁于下文“明年”与“右将军”之间,方与《公卿表》及《史记》等记载吻合。 郭昌,云中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元封四年,以太中大夫为拔胡将军,屯朔方。还击昆明,无功,夺印(1)。 (1)还击昆明,无功,夺印:《西南夷传》云,(元鼎六年)。“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又,《武帝纪》云,元封二年,“又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平西南夷未服者,以为益州郡。”据此可知,郭昌平西南夷有功,但本传不载。《武帝纪》云:元封六年,“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未记明这次击昆明之胜败。此传言“还击昆明,无功”,即是元封六年击昆明事。《汉书》各纪传,互有详略,于此可见。 荀彘,太原广武人(1),以御见(2),侍中,用校尉数从大将军。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无功,坐捕楼船将军诛(3)。 (1)太原:郡名。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广武:县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南。(2)御:谓御车。(3)击朝鲜,无功等句:此事详《朝鲜传》。 最票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1),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七千七百户(2)。其校尉吏有功侯者六入,为将军者二人。 (1)四出以将军:其二出为票骑校尉。(2)万七千七百户:《史记》作“万五千一百户”。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1),以右北平太守从票骑将军,封邳离侯。票骑死后,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2),伐破南越,益封。其后坐法失侯(3)。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4)。 (1)平州:即西河郡之平周,县名。在今山西孝义县西南。(2)卫尉:官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3)坐法失侯:据本书《功臣表》,太初元年失侯。(4)据本书《武帝纪》与《匈奴传》,天汉二年,使公孙敖与路博德会涿邪山,无所得;四年,路博德万余人与李广利会。此传不载其事。 赵破奴(1),太原人(2)。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票骑将军司马。出北地,封从票侯,坐酎金失侯(3)。后一岁,为匈河将军(4),攻胡至匈河水(5),无功。后一岁,击虏楼兰王,后为浞野侯(6)。后六岁,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左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为虏所得,遂没其军(7)。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后坐巫蛊,族。 (1)破奴:谓破匈奴,与“破胡”同义。(2)太原:《史记》作“九原”。“九”与“太”,形近易误。九原:五原郡之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3)坐酎金失侯:时在元鼎五年(前112)。(4)为匈河将军:时在元鼎六年(前111)。 (5)匈河水:即匈奴河。在今蒙古高原杭爱山脉南部。(6)击楼兰王,后为浞野侯:本书《功臣表》云:“元封三年,赵破奴以匈河将军击楼兰,封浞野侯。”《史记·功臣表》云:“元封三年,击楼兰,功,复侯。”据此,“后一岁”,当作“后三岁”,元封三年(前108)为元鼎六年(前111)之“后三岁”也;“后为浞野侯”之“后”,当作“复”,两字古时形近致误,《史记》即作“复”。(7)事在太初三年(前102),详《匈奴传》。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支属五人为侯。凡二十四岁而五侯皆夺国。征和中(1),戾太子败(2),卫氏遂灭。而霍去病弟光贵盛,自有传。 (1)征和:汉武帝年号(前92—前89)。(2)戾太子事,见本书《武五子传》。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1),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2),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3),天子常切齿(4)。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票骑亦方此意(5),为将如此。 (1)贤士大夫无称:谓不为贤士大夫所称誉。(2)招选:谓招贤荐士。(3)魏其、武安:指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本书有其传。(4)切齿:咬牙。形容极端忿恨。(5)方: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