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2/2)
《汉书》作者:汉书 2017-04-13 11:07
,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1)军侯:部曲中每曲有军侯一人,掌军纪。(2)成安侯:指韩延年。(3)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4)故济南相:往昔的济南王国相。(5)南越:国名。在今两广及越南一带。元鼎六年始改设九郡。(6)未至鞮汗山一日:言李陵距离鞮汗山仅一日之程。鞮(dī)汗山:在今蒙古南部。(7)五十万矢皆尽:言李陵部所带五十万矢全部用完。(8)隅(yú):边侧。(9)一取:言一身独取。(10)珍宝:这里指将军所用器具、衣物等。(11)兵:指矢、矛、戟等武器。(12)判(pàn):大片。期:希望。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1),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蓄)积也(2),有国士之风(3)。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4),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5),冒白刃,北首争死敌(6),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7)。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财(才)令陵为助兵(8),及陵与单于相值(9),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10),欲沮贰师(11),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1)太史令:官名。掌天文历法等,属太常。司马迁:即《史记》的作者,本书有其传。(2)蓄积:平素修养之意。(3)国士:国中杰出人物。(4)媒糵(niè):媒,酒母;糵,曲。媒糵,酝酿之意。比喻构陷害人以罪。(5)空弮:言有弓无箭。(6)北首:北向。(7)暴:显露。(8)才:但,仅。(9)相值:相遇。(10)诬罔:诬陷欺骗。(11)沮(jǔ):暗讥之意。(12)腐刑:又称宫刑,割去生殖器。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1),得令老将生奸诈(2)。”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1)坐:犯错。(2)老将生奸诈:指路博德羞为李陵后拒,而生诈上奏,致使李陵失救。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杆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1),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2),母弟妻子皆伏诛(3)。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4)。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无)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5),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6),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1)生口:活人,指俘虏。(2)族:族诛,杀全家。(3)弟:疑是衍文,李陵是遗腹子,不当有弟。(4)以李氏为愧:耻李陵不能死节。(5)奚侯城:未详何地,可能在边塞。(6)大阏氏:匈奴单于之母。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1),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了灵王(2),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3)。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4),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1)妻((qì):嫁。(2)丁灵:又称丁令、丁零。活动于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3)长水:河名。谓水支流,源于蓝田。长水胡:指屯居或生长于长水地区的胡人。(4)协律都尉:官名。掌制乐律。李延年:中山人,汉武帝时音乐家。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1),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2)。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3),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5),博饮(6),两人皆胡服椎结(7)。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8),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默)不应,孰(熟)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汝)(9)。”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10)?”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11),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12),由余去戎入秦(13),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1)霍光:字子孟,本书有其传。上官桀:上官,复姓;名上官桀,字少叔。上邽人。曾与霍光共辅昭帝,后被诛。(2)故人:旧相知。(3)循:抚摸。环:与“还”谐音。(4)足:隐喻“走”。“环”与“足”连起来的隐语是:还走。(5)劳:慰功。(6)博饮:以博为戏,论输赢饮酒。(7)椎结:头顶约束发如椎,故称椎结,又作椎髻。(8)富于春秋:言年少,来日方长。(9)谢汝:向你致意。(10)无恙乎:问候用语。犹今语:健康吧?(11)少云:任立政之字。(12)范蠡(lí):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游历齐国,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13)由余:春秋时由西戎使于秦,为秦穆公留用,协助秦王称霸西戎。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1)。 (1)元平元年:前74年。 苏建,杜陵人也(1)。以校尉从大将青击匈奴(2),封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3)。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4),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5),失军当斩(6),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官。有三子;嘉为奉车都尉,贤为骑都尉,中子武最知名。 (1)杜陵: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2)校尉:军职,位次于将军。(3)朔方:城名。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4)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5)翕(xì)侯:赵信。(6)(苏建)失军:详见本书《卫青霍去病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2)。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3)。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4),且鞮侯单于初立(5),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7),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1)以父任:西汉时,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满一定年限可以保举子弟为郎。苏武即以父保举而为郎。(2)栘(yí)中厩(jiù):汉室栘园中的马厩。栘中厩监:掌管鞍马鹰犬射猎之官。(3)十余辈:十多人次。(4)天汉元年:前100年。(5)且鞮(jūdī)侯:匈奴单于之名。(6)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行(háng):辈。(7)中郎将:官名。统领皇帝的保卫,隶属光禄勋。持节:使者所持之信物。(8)假吏:暂置的官吏。斥候:侦察人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4),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5)。 (1)缑(gōu)王:匈奴族中王侯之一。(2)昆邪(hú,yé):匈奴部落之一,活动于今甘肃、内蒙古之西部。昆邪王:为昆邪部落之首领。(3)随浞野侯没胡中:言缑王从赵破奴击匈奴,兵败而降。(4)副:副使。(5)生得: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2),重负国(3)。”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4):“即谋单于(5),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6),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7),置煴火(8),覆武其上(9),蹈其背以出血(10)。武气绝,半日复息(11)。惠等哭,舆归营(1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状:具体情况。(2)见犯:受到侵犯。(3)重:更加。(4)伊秩訾(zǐ):匈奴官号(或说是王号),分有左右。(5)即:假如,如果。(6)受辞:听取供辞。(7)坎坑。(8)煴(yān)火:没有火苗的火堆。(9)其上,指坎上。(10)蹈:当读为“搯”,轻叩。(11)息:呼吸。(12)舆:车。这里言车载。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1),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2),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3)。”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4),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5),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6),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汝)为见(7)?且单于信女(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8);宛王杀汉使者,头县(悬)北阙(9);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10)。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11),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论:定罪。(2)近臣:卫律暗指自己。(3)相坐:即连坐,因他人犯罪而受牵连。(4)拟:比划。(5)弥:充满。(6)膏(gào):这里作动词,做肥料。(7)何以汝为见:言何用见你。(8)(南越)为九郡:事详本书《两粤传》。屠:平定。(9)(宛王)头悬北阙:事详本书《西域传》。(10)(朝鲜)诛灭:事详本书《朝鲜传》。(11)若:汝,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1),绝不饮食(2)。天雨雪(3),武卧啮雪与旃(毡)毛并咽之(4),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5),使牧羝,羝乳乃得归(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1)幽:幽禁。(2)饮(yìn)食(sì):使吃喝。(3)雨(yù)雪:下雪。(4)啮(niè):咬。(5)北海:今苏联境内的贝加尔湖。(6)羝(dī):公羊。乳:产子。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1),掘野鼠去(弆)草实而食之(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3)。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4)。武能网纺缴(5),檠弓弩(6),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7)。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8),武复穷厄。 (1)廪(yǐn)食:官府供给粮食。(2)弆(jǔ):藏。(3)节旄:节上饰有旄牛尾的毛。(4)於靬(wūJiān)王:匈奴亲王之一。弋(yì)射:以绳系箭而射。(5)网:此字上疑脱“结”字。缴(zhuò):拴在弋上的丝绳。(6)檠(qíng):正弓的器具,这里(作动词)言校正弓弩。(7)服匿(nì):盛酒酪的器皿,小口大腹方底。穹(qióng)庐:圆顶帐篷。(8)丁令:即丁灵、丁零。有说是指丁灵王卫律。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2),从至雍棫阳宫(3),扶辇下除(4),触柱折辕,劾大不敬(5),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士(6),宦骑与黄门附马争船(7),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太)夫人已不幸(8),陵送葬至阳陵(9)。子卿妇年少(10),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11),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1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13),法令亡(无)常,大臣亡(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14),常愿肝脑涂地(15)。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16),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一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17)!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襟),与武决(诀)去(18)。 (1)求:求见。(2)长君:苏武之兄苏嘉的字。奉车:奉车都尉的简称。(3)雍:县名。在今陕西风翔南。棫(yù )阳宫:在雍东。(4)除:台阶。(5)劾(hé):弹劾。大不敬:罪名。对天子不敬之罪。(6)孺卿:苏武之弟苏贤的字。祠:祭祠。河东: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土:地神。(7)宦骑:宦官骑兵。黄门:西汉时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驸马:驸(副)马都尉之简称,掌管皇帝的副车马。(8)太夫人:指苏武之母。(9)阳陵:县名。县治在今陕西高陵西南。(10)妇:言妻。 (11)女弟:妹妹。(12)保宫:原名居室,囚禁犯罪的大臣及其家属之处。(13)春秋高:言年老。 (14)亲近:言为皇帝亲近之臣。(15)愿肝脑涂地:言愿以身殉国。(16)斧钺(yuè)汤镬(huò):言大斧砍脑袋,沸水锅中烹。钺,大斧。镬,原为鼎,后指锅。(17)分(fèn):应分。(18)诀:诀别。 陵恶自赐武(1),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2),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向)号哭,欧(呕)血,旦夕临(3)。 (1)恶(wù):耻,不好意思。 (2)区(óu)脱:匈奴语,边境。生口:活人,这里指俘虏。(3)临(lìn):哭吊。 数月,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1)。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2),得雁,足有系帛书(3),言武等在某泽中(4)。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5)。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6):“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8),何以过子卿!陵虽驾怯(9),令汉且贳陵罪(10),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11),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13)!”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渡)沙幕(漠)(14),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15)。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诀)。单于召会武官属(16),前以(已)降及物故(17),凡随武还者九人。 (1)诡言:谎言。(2)天子:指汉朝皇帝。上林:苑名。在今西安市西南。(3)帛书:写在帛(绸或绢)上的信。(4)某泽:史佚其名。(5)让:责问。(6)谢:致歉,认错。(7)古竹帛:指史书。(8)丹青:本是色彩,用以指绘画。(9)驽(nù):本是劣马,这里是自谦词。(10)令:假使。贳(shì):宽恕。(11)曹柯之盟:春秋时,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轲(在今山东东阿西南),曹沫(又作曹刿)执匕首迫使齐桓公答应退还侵鲁之地。按:李陵败军之将,欲立功自赎,故引曹沫为比。(12)宿昔:即夙夜。夙、宿同音,夜、昔古叠韵。(12)戮(lù):耻辱。(13)长绝:永别。(14)经:经过。(15)(tuì):同“颓”,败坏。(16)召会:召集。(17)物故:死亡。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2),拜为典属国(3),秩中二千石(4),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5)。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6)。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始元六年:前81年。(2)太牢:备有一牛、一豕(猪)、一羊的祭品。(3)典属国:官名。掌管少数民族事务。(4)中二千石:俸禄的等级,月俸一百八十斛。(5)复终身:免除终身徭役。(6)自有传:本书有《常惠传》。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1)。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1)上官桀等谋反事,详见本书《武五子传》及《霍光传》等。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1),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2),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3),为搜粟都尉(4),光颛(专)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5),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6),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7),免武官。 (1)疏:条陈。(2)二十年:这是概指。苏武在匈奴为十九年。(3)大将军长史:指杨敞。(4)搜粟都尉:官名,掌军粮。(5)穷治:彻底惩治。党与:同党。(6)讼:申诉。(7)寝:搁置不议。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预)计谋立宣帝(1),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2),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3)。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4),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5)。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6),号称祭酒(7),甚优宠之。 (1)预:参预。(2)张安世:字子孺,张汤之子。本书《张汤传》附有张安世传。(3)先帝:指昭帝。(4)宦者署:宦者令的衙门。(5)右曹:在皇帝左右,掌章奏等事,尚书令的属官。这里是典属国的加官。(6)朔望:每月的初一、十五。(7)祭酒:古代飨宴、祭祀酹酒祭神的长者。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1)。武年老,子前坐事死(2),上闵(悯)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3),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4)。 (1)平恩侯:指许广汉。平昌侯:指王无故。乐昌侯:指王武。韩增:字季君,昭宣时人。魏相、丙吉:本书有其传。(2)坐事:指前述参与谋废昭帝事。(3)声问:消息。(4)神爵二年:前60年。 甘露三年(1),单于始入朝(2)。上思股肱之美(3),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4),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5),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6),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7),次曰少府梁丘贺(8),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9),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10)。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11),皆以善终(12),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1)甘露三年:前51年。(2)单于:指呼韩邪单于。(3)股肱:大腿与胳膊,比喻辅佐大臣,(4)麒麟阁:元狩元年武帝获麟时所建,在未央宫内。(5)赵充国:字翁孙,本书有其传。(6)杜延年:字勤公,杜周之子,本书《杜周传》附杜延年传。(7)刘德:字路叔,本书《楚元王传》附刘德传。(8)梁丘贺:字长翁,本书《儒林传》有梁丘贺传。(9)萧望之:字长情,本书有其传。(10)列:并列。方叔、召虎、仲山甫:三人均为辅佐周宣王中兴之功臣。(11)黄霸:字次公。《循吏传》有黄霸传。于定国:字曼情。本书有其传。朱邑:字仲卿,《循吏传》有朱邑传。张敞:字子高,本书有其传。尹翁归:字子况,本书有其传。夏侯胜:字长公,本书有其传。(12)善终:天年老死而非遭横祸。 赞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1),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2),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3),下自成蹊。”此言虽小(4),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5),“使于四方,不辱君命”(6),苏武有之矣。 (1)恂恂(xún):诚信貌。(2)知:熟识。(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都不会自吹自擂,可是看花采果的人却在树下踏出了一条小路。蹊(xī):小路。(4)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这谚语虽然说的是桃李这样的小问题,但可以把它来比喻人间的大事情。(5)孔子称等句:引文见《论语·卫灵公》。(6)“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见《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