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陈王周传第十(2/2)
《汉书》作者:汉书 2017-04-13 11:07
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1)。”高帝默然。以问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人有闻知者乎(2)?”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弗知。”平曰:“陛下兵精孰与楚(3)?”上曰:“不能过也。”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敌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将弗及,而举兵击之,是趣(促)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4),陛下弟出伪游云梦(5),会诸侯于陈(6)。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郊迎谒。而陛下因禽(擒)之,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7)。行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预)具武士(8),见信,即执缚之。语在《信传》。 (1)亟:急速。(2)人:指其他人。(3)与:如也。(4)云梦:云梦泽,柱今洞庭湖、洪湖一带。(5)弟:但也。(6)陈:县名。在今河南淮阳县。(7)随:随即。(8)预具:言事先准备。 遂会诸侯于陈。还至洛阳,与功臣剖符定封,封平为户牖侯,世世勿绝,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计谋,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1)!”乃复赏魏无知。 (1)若:如也。子:尊称。 其明年,平从击韩王信于代(1)。至平城(2),为匈奴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平奇计,使单于阏氏解(3),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高帝南过曲逆(4),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顾问御史(5):“曲逆户口几何?”对曰:“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6),多亡匿,今见五千余户。”于是诏御史(7),更封平为曲逆侯,尽食之(8),除前所食户牖。 (1)代:指当时的代国。(2)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3)阏氏(yānzhī):单于夫人之号,如汉帝之后。(4)曲逆:县名。在今河北完县东南。(5)御史:指掌管图书档案的御史,属御史大夫。(6)间者:犹言近期。(7)御史:指御史大夫。(8)尽食之:谓以全县为食邑。 平自初从,至天下定后,常(尝)以护军中尉从击臧茶、陈稀、黥布(1)。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封。奇计或颇秘,世莫得闻也。 (1)常:同“尝”。 高帝从击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1),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2),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冀)我死也(3)!”用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乘驰传载勃代哙将(4),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曰(5):“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吕须夫(6),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7)。哙受诏,即反接(8),载槛车诣长安(9),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10)。 (1)卢绾反:其事见本书《卢绾传》。(2)短恶:谓谗毁。(3)冀:希望。(4)驰传:马拉的传车。传车为古代传送公文与接送官吏之用。(5)行计:且行且计(考虑)。(6)女弟:妹。吕须:吕后(雉)之妹,樊哙之妻。(7)节:使者所持的信物。(8)反接:反绑两手。(9)槛车:囚车。(10)燕:指燕王国。 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须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荣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畏谗之就(1),因固请之,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2),日傅教帝。是后吕须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即赦复爵邑。 (1)就:成也。(2)郎中令:官名,掌管守卫宫殿门户。 惠帝六年,相国曹参薨,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平为左丞相。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1),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2)。 (1)南阳:郡名。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市)。(2)安国:县名。在今河北安国县东南。 陵为人少文任气(1),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悦)。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2),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3),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佯)迁陵为帝太傅(4),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5),十年而薨。 (1)少文任气:少文学而使性子。(2)唼(shà)血:同“歃血”。(3)面折:当面批评。廷争:当朝谏诤。(4)太傅:辅导太子之官。(5) 朝请:朝见天子。汉制,诸侯朝见天子,春曰朝,秋曰请。 陵之免,吕太后徙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1)。食其亦沛人也。汉王之败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吕后为质,食其以舍人侍吕后。其后从破项籍为侯,幸于吕太后(2)。及为相,不治(3),监宫中,如郎中令,公卿百官皆因决事。 (1)审食其(yìjí):沛县人,吕后之宠臣。(2)杨树达以为,自“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至“幸于吕太后”,乃文中自注。(3)不治:谓不理本职之事。 吕须常以平前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平曰:“为丞相不治事,日饮醇酒戏妇人。”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喜(1)。面质吕须于平前(2),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3)’,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须之谮。” (1)私喜:谓暗自高兴。吕后因陈平耽于逸乐,不顾国事,正方便于自己专权谋私,故而私喜。(2)质:询问。(3)儿妇人口不可用:谓小儿妇人之言不可听。 吕太后多立诸吕为王,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文帝,平本谋也。审食其免相,文帝立,举以为相(1)。 (1)举:选拔之意。 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1)。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于是乃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1)谢病:声称有病而辞职。 居顷之,上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1)?”勃谢不知。问“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对。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2)。”上曰:“主者为谁乎?”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3);问钱谷,责治粟内史(4)。”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谢曰:“主臣(5)!陛下不知其驾下(6),使待罪宰相(7)。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8)。”上称善。勃大惭,出而让平曰:“君独不素教我乎!”平笑曰:“君居其位,独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盗贼数,又欲强对耶?”于是绦侯自知其能弗如平远矣。居顷之,勃谢免相,而平颛(专)为丞相。 (1)决狱:判决的案件。(2)主者:指专职官吏。(3)廷尉:掌管刑狱的长官。 (4)治粟内史:掌管钱粮、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的长官。(5)主臣:惶恐之意。(6)驽:劣马。驽下:自谦之词。犹言不才。(7)待罪:供职的谦词。(8)卿、大夫:泛指朝廷各级官吏。 孝文二年,平薨,谥曰献侯。传子至曾孙何,坐略人妻弃市(1)。王陵亦至玄孙,坐酎金国除(2)。辟阳侯食其免后三岁而为淮南王听杀,文帝令其子平嗣侯。淄川王反,辟阳近淄川(3).平降之(4),国除。 (1)弃市:处死。古时常于闹市处死罪犯,并抛尸于市.故曰“弃市”。(2)酎金:汉律,诸侯于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曰“耐金”。献金的质与量达不到标准,则要治罪。(3)辟阳近淄川:辟阳在今河北冀县东南,淄川王国剧县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两地相近。(4)平:审平,审食其之子。 始平曰(1):“我多阴谋(2);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3),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1)。”其后曾孙陈掌以卫氏亲戚贵(5),愿得续封,然终不得也。 (1)平:陈平。(2)阴谋:指诡秘用计。(3)世:嗣也。即:犹若。(4)阴祸:古人有的迷信,干好事则积阴功,干坏事则积阴祸,终究会得到报应。(5)陈掌:卫青的女婿,卫少儿(卫青之姐)的情夫。 周勃,沛人(1)。其先卷人也(2),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3),常以吹萧给丧事(4),材官引强(5)。 (1)沛:县名。今江苏沛县。(2)卷(quān):县名。在今河南原阳县西。(3)薄曲:蚕箔(hě)。用芦苇或竹片编成的养蚕器具,如席子与筛子。(4)吹萧给丧事:指在治丧者哀乐队中吹萧。(5)材官:汉代内郡的正卒。引强:拉强弓。 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1),下方与(2)。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3),击秦军砀东(4)。还军留及萧(5)。复攻砀,破之。下下邑(6),先登(7)。赐爵五大夫(8)。攻蒙、虞(9),取之。击章邯车骑殿(10)。略定魏地(11)。攻辕戚、东缗(12),以往至栗(13),取之。攻啮桑(14),先登。击秦军阿下(15)。破之,追至濮阳(16),下蕲城(17)。攻都关、定陶(18),袭取宛朐(19),得单父令(20)。夜袭取临济(21),攻寿张(22),以前至卷,破李由雍丘下(23)。攻开封(24),先至,城下,为多(25)。后章邯破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楚怀王封沛公号武安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襄贲令(26)。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成武(27),破之。攻长社(28),先登。攻颖阳、缑氏(29),绝河津(30)。击赵贲军尸北(31)。南攻南阳守(32),破武关、峣关(33)。攻秦军于蓝田(34)。至咸阳(35),灭秦。 (1)胡陵: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2)方与(fàngyù):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北。(3)丰:邑名。在今江苏丰县。(4)砀(dàng):秦郡名。治砀县(在今河南永城北)。(5)留: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萧:县名。在今安徽萧县西北。(6)下邑:县名。在今安徽砀山县。(7)先登:先攻上城墙。(8)五大夫:爵名,第九级。(9)蒙: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虔:县名。在今河南虞城北。(10)殿:后续部队。(11)魏地:指战国时魏国之地,今河南东部地区。(12)辕戚:县名。在今山东嘉祥西南。东缗(mín):县名。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13)栗:县名。在今河南夏邑县。(14)啮(niè)桑:亭名。在今江苏沛县西南。(15)阿下:东阿(在今山东东阿西南)城下。(16)濮阳:县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17)蕲(qí):当作“甄”(参考《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甄城,邑名。在今山东鄄城北,与东阿、濮阳相近。蕲城,在今安徽宿县,距东阿、濮阳甚远。(18)都兰:县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19)宛朐(yuān qú):即寃句,县名。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20)单父(shànfǔ):县名。在今山东单县。令:县令。(21)临济:邑名。在今河南封丘东。(22)寿张:县名。在今山东东平县西。(23)李由:秦三川郡守,李斯之子。雍丘:县名。在今河南杞县。(24)开封: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南。(25)为多:指战功多。(26)襄贲令:襄贲(在今江苏东海县)县令。(27)东郡:东郡的军事长官。成武:县名。今山东成武。(28)长社:邑名。在今河南长葛县西。(29)颓阳:县名。在今河南许昌西。缑(gōu)氏:县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30)绝:阻断。河津:黄河的渡口。这里指平阴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31)赵贲:秦将。尸:尸乡,在今河南偃师西南。(32)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守(jì):秦南阳郡守吕。(33)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峣(yáo)关:又名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34)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南。(35)咸阳:秦国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1),拜为将军。还定三秦(2),赐食邑怀德(3)。攻槐里、好峙(4),最(5)。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6),最。北救漆(7)。击章平、姚卬军(8)。西定(9)。还下郿、频阳(10)。围章邯废丘(11),破之。西击益已军(12),破之。攻上(13)。东守峣关。击项籍,攻曲遇(14),最。还守敖仓(15),追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16),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17)赐与颍阴侯共食钟离(18)。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19),破之易下(20)。所将卒当驰道为多(21)。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22)。 (1)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东)。(2)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将军关中分封给三个秦将,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故名三秦。(3)怀德:县名。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4)槐里: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好畤(zhì):县名。在今陕西乾县东。(5)最:军功第一。(6)内史:秦京城的行政长官。保:内史之名。(7)漆:县名。在今陕西彬县。(8)章平、姚卬(áng):章邯部将。章平,章邯之弟。(9)(qiān):县名。在今陕西陇县南。(10)湄:县名。在今陕西眉县东。频阳:县名。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11)废丘:即槐里(汉改名)。(12)益已:章邯部将。(13)上邽(guī):县名。在令甘肃天水市。(14)曲遇:小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15)敖仓:秦在敖山上修建的粮仓,在今河南荥阳北。(16)泗水:郡名。汉改名沛郡,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17)洛阳:在今洛阳市东北。栎(yuè)阳:县名。在今陕西临渔东北。(18)颍阳侯:灌婴。共食:共享租税。钟离:县名。在今安徽凤阳东。(19)臧荼(tú):封为燕王,后叛汉,被俘。(20)易:县名。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北。(21)当驰道:指在驰道上守卫与阻击。(22)绛:县名。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 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1),降下霍人(2)。以前至武泉(3),击胡骑,破之武泉北。转攻韩信军铜鞮(4),破之。还,降太原六城(5)。击韩信胡骑晋阳下(6),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于硰石(7),破之,追北八十里(8)。还攻楼烦三城(9),因击胡骑平城下(10),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 (1)代:汉初代王国,后改为代郡,治代,在今河北蔚县东北。(2)霍人:邑名。在今山西繁峙县西南。(3)武泉:邑名。在今山西左玉县西北。胡骑:指匈奴的骑兵。(4)铜鞮(di):县名。在今山西沁县两南。(5)太原:郡名。治晋阳。(6)晋阳: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7)硰(shā)石:邑名。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8)追北:追击败兵。(9)楼烦:县名。在今山西武宁县。(10)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击陈豨,屠马邑(1),所将卒斩稀将军乘马降(2)。转击韩信、陈豨、赵利军于楼烦(3),破之。得稀将宋最、雁门守圂(4)。因转攻得云中守遫、丞相箕肄、将军博(5)。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因复击稀灵丘(6),破之,斩豨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肄。定代郡九县。 (1)马邑:县名。在今山西朔县。(2)乘马降:姓乘马,名降。(3)赵利:陈豨部将。(4)雁门:郡名。治善无(在今山西左玉东南)。圂(hùn):雁门郡守之名。(5)云中:郡名。治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遫(sù):云中郡守之名。(6)灵丘:县名。在今山西灵丘东。 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1),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2)。破绾军上兰(3),后击缩军沮阳(4)。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5),右北平十六县(6),辽东二十九县(7),渔阳二十二县(8)。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9),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入(10);别破军二(11),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1)蓟(jì):县名。在今北京市西南。(2)浑都:县名。又名军都,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3)上兰:疑即马兰溪。在今河北怀来东北。(4)沮阳:县名。在今河北怀来东南。(5)上谷:郡名。治沮阳。(6)右北平:郡名。治无终(在今河北蓟县)。(7)辽东:郡名。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8)渔阳:郡名。治渔阳(在今北京市密云西南)。(9)最:总计。从高帝:指跟从刘邦作战。(10)二千石:这里是指郡守。(11)别:另外,指单独作战。 勃为人木强敦厚(1),高帝以为可属(嘱)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2),东乡(向)坐责之(3):“趣(促)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4)。 (1)木强:质朴刚直。敦厚:忠厚稳重。(2)士:当作“事”。(3)东向坐:面朝东坐。当时以东向坐为尊。责:命令。(4)椎:直率。文:修饰,客套。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1),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语在《高后纪》。 (1)十年:指周勃重任太尉之第十年(前180)。 于是阴谋以为“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1),吕太 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之子,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2),不如视请侯贤者立之。”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1)阴谋:这里指秘密商量。少帝:刘泓,为吕后所立。济川:济川王刘大。淮阳:淮阳王刘武。恒山:恒山王刘朝。这四人皆非惠帝之子。(2)吾属:我们。无类:指遭受族诛。 东牟侯兴居,朱虚侯章弟也,曰:“诛诸吕,臣无功,请得除宫(1),乃与太仆汝阴滕公入宫(2),滕公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3),不当立。”乃顾麾(挥)左右执戟(4),皆仆兵罢(5)。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张释谕告(6),亦去。滕公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持我安之乎(7)?”滕公曰:“就舍少府(8)。”乃奉天子法驾(9),迎皇帝代邪(10),报曰:“宫谨除(11)。”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敦卫端门(12),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是夜,有司分部诛济川、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邪(13)。 (1)除宫:清宫,扫除宫廷异己势力。(2)太仆: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车马,汝阴滕公:即夏侯婴,曾为滕令,封为汝阴侯。(3)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4)顾:以目示意。麾:同“挥”,指示。(5)仆兵:放下兵器。罢:离去。(6)宦者令:宦者的长官。(7)安之:往哪儿去?(7)少府:这里指少府的官署,(8)法驾:皇帝的乘舆。(10)代邸:代王在京的公馆。(11)宫谨除:已清宫之意。(12)端门:宫殿的正门。(13)有司:指主管部门与官吏。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1),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餍)之(2),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3)。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4),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5)。”乃免相就国。 (1)右丞相:汉有时设左右丞相,以右相为尊。(2)厌(yàn):满足;当之不让之意。(3)谢:这里指辞官。(4)就国:回到封地,不在京都任职。(5)率:表率;带头之意。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终(1),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2)。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3)。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4),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5),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6)。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7),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8),曰:“绦侯绾皇帝玺(9),将兵于北军(10),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11)!”文帝既见勃狱辞(12),乃谢曰(13):“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14)!” (1)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守尉:郡守、郡尉。行县:到所属各县巡视。(2)持兵:拿着武器。(3)置辞:措辞。(4)犊(dú):书写公文的木犊。(5)勃太子: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尚:古代臣民娶皇帝的女儿叫尚。(6)薄昭:薄太后之弟,文帝之舅。(7)以言薄太后:在薄太后前为周勃说情。(8)冒絮:覆额的头巾。提:掷击。(9)绾(wǎn):系着。玺:皇帝之印。(10)北军:守卫京城的卫戍部队之一。(11)顾:反而。(12)狱辞:有关案件的书面材料。(13)谢:表示歉意。(14)贵:这里指威风。 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亮,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1),坐杀人,死,国绝。一年,文帝乃择勃子贤者河内太守亚夫复为侯。 (1)不相中:不合意。 亚夫为河内守时(1),许负相之(2):“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柄),贵重矣,于人臣无二。后九年而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以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我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视(示)我。”负指其口曰:“从(纵)理人口(3),此饿死法也。”居三岁,兄绛侯胜之有罪,文帝择勃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为条侯(4)。 (1)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武涉西南)。(2)许负:汉代善于看相的许老太婆。(3)从理:竖纹。(4)条:县名。在今河北景县南。 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1)。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3),以备胡。上自劳军(4),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出入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披)甲,锐兵刃,彀弓弩(5),持满(6)。天子先驱至(7),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8):“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人。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9):“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10)。”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1)。至中营,将军亚夫揖(12),曰:“介胄之士不拜(13),请以军礼也。”大子为动,改容式(轼)车(14)。使人称谢(15):“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乡(向)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16)。 (1)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事务的长官。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2)棘(jí)门: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3)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4)劳军:慰问军队。(5)彀(gòu):弓弩上弦。(6)持满:张足了弓。(7)先驱:先导队。(8)军门都尉:守卫宫门的武官。(9)请车骑:对皇帝的卫队提出要求。(10)驱驰:驱马疾驰。(11)按辔(pèi)徐行:拉着缰绳慢行。(12)揖(yī):拱手行礼。(13)介胄(zhòu)之上:穿甲戴盔的军士。拜:跪下行礼。(14)改容:表情变得严肃。轼车:俯身凭轼,表示敬意。(15)称谢:宣示之意。(16)中尉:官名。掌管京师治安的武官。 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1):“即有缓急(2),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亚夫为车骑将军。 (1)戒:告诫。太子:指刘启,后为帝(景帝)。(2)缓急:偏义复词。急难。指危急之事。 孝景帝三年,吴楚反(1)。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2),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3),绝其食道(4),乃可制也。”上许之。 (1)吴楚反:指吴楚七国之乱。(2)剽(piào)轻:凶悍轻捷。(3)梁:指梁王国。委:放弃;付与。(4)食道:粮道;运输补给线。 亚夫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1):“将军东诛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上久矣(2)。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柏殽(崤)邑(渑)厄狭之间(3),且兵事上(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吏搜殽虽间, 果得吴伏兵,乃请涉为护军。 (1)遮说:拦路进言。(2)怀辑:笼络之意。(3)间人:间谍。殽(崤):崤山。黾:渑池。 亚夫至,会兵荥阳(1)。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亚夫引兵东北走昌邑(2),深壁而守(3)。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4),不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诏使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5)。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帐下(6)。亚夫坚卧不起(7)。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8),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干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9)。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县,购吴王千金(10)。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亚夫有隙。 (1)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昌邑:县名。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3)深壁:深沟高垒。(4)守便宜:坚持有利的原则。(5)弓高侯:韩颓当的封号。(6)帐下:指主帅的中军帐下。(7)坚卧:安睡。(8)陬(zōu):角。(9)丹徒:县名。今江苏丹徒。(10)购:悬赏。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1),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亚夫之短(2)。 (1)栗太子:景帝第二子刘荣,栗姬所生。(2)太后:指窦太后,短:短处,缺点。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山(1)。”上让曰(2):“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3),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4)。”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5)。窦长君在时,竟不得封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侯(6)。吾甚恨之(7)。帝趣(促)侯信也(8)!”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9)。 (1)皇后:指王皇后。可侯:可以封侯。(2)让:推辞。(3)南皮:指窦太后兄窦长君之子南皮侯窦彭祖。章武:指窦太后之弟章武侯窦广国。(4)未得:不能。(5)以时行:抓住时机行事。(6)顾:反而。(7)甚恨之:对此颇为遗憾。(8)侯信:封王信为侯。(9)沮:止。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1),上欲侯之以劝后(2)。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3)?”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1)徐卢:于景帝中三年封为容城侯。徐卢等降汉事。参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2)劝后:鼓励后来者。(3)即:则。责:处治;谴责。 顷之,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1),无切肉,又不置著(2)。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3):“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4)?”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5),非少主臣也(6)!” (1)大胾(zì):大块的肉。(2)箸(zhù):筷子。 (3)尚席:主管筵席者。(4)此非不足君所乎:莫非君意有不足吗?所:犹“意”。(5)鞅鞅:同“怏怏(yàng)”,心中不满的神情。(6)非少主臣:不是将来新帝之顺臣,即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制伏不住此人。 居无何(1),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2)。取庸(佣)苦之(3),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4),怨而上变告子(5),事连汗(污)亚夫(6)。书既闻,上下吏(7)。吏簿责亚夫(8),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9)。”召诣廷尉。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亚夫,亚夫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欧(呕)血而死(10),国绝。 (1)居无何:过了没多久。(2)工官:主管制造器物的官。尚方:主管制造皇家所用武器的官署。甲楯:铠甲和盾牌。五百被:五百具(或件)。可以葬去:可作殉葬品的。(3)取(cu):催促,督促。佣:佣工。(4)县官:指皇帝。(5)上变告子:上书告发周亚夫之子谋变。(6)连污:牵连,沾污。(7)上下吏:皇帝命令将案件交给有司处治。(8)簿责:根据文书所记进行审讯。(9)“吾不用也”:此是帝骂吏之语。(10)死:周亚夫死在景帝后元元年(前143)。 一岁,上乃更封绛侯勃它子坚为平曲侯,续绦侯后。传子建德,为太子太傅(1),坐酎金免官。后有罪,国除。 (1)太子太傅:官名,负责辅导太子。 亚夫果饿死,死后,上乃封王信为盖侯(1)。至平帝元始二年,继绝世(2),复封勃玄孙之子恭为绛侯(3),千户(4)。 (1)上乃封王信为盖侯:此句是史家微间。(2)继绝世:将已绝了的封国恢复。(3)勃玄孙之于恭:《平帝纪》及《功臣侯表》皆云勃玄孙共(恭)。千户:依邑一千户。 赞曰:闻张良之智勇,以为其貌魁梧奇伟(1),反若妇人女子。故孔子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2)”。学者多疑于鬼神,如良受书老父,亦异矣。高祖数离困厄(3),良常有力,岂可谓非天乎!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4),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廷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5),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6),何其盛也!始吕后问宰相,高祖曰:“陈平智有余,王陵少戆,可以佐之;安刘氏者必勃也。”又问其次,云“过此以后,非乃所及”。终皆如言,圣矣夫(7)! (1)魁梧:高大貌。(2)子羽:孔子弟子澹台灭明之字。据说子羽貌恶而行善。(3)离:遭逢。(4)扰攘:纷乱。(5)鄙朴庸人:犹今所谓大老粗。(6)伊周:指伊尹、周公。伊、周二人是商、周二代开创与安定政权的功臣。(7)矣夫:表示赞美的语尾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