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生生神学章节目录 >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10)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10)(2/2)

生生神学作者:袁益娟 2017-04-13 10:53
  汪维藩认为,在基督教信仰中,同样不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问题,之所以曾被搞得混乱不堪,也还是由于西方外延式逻辑运用于圣经解释的失误带给中国教会的影响。例如,对《歌罗西书》第3章第2节“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的解释,不少人把“上面的事”解释为属天的事,属灵的事,教会崇拜聚会、读经祷告的事,并从而认为这些是神所喜悦的“出世”的生活;与此不同的读书、工作、家庭社会生活等等则被视为应当超脱乃至鄙弃的“地上的事”,是一些世俗化的“入世”的事。汪维藩认为把“上面的事”解释为属天的事或属灵的事,是对的,但不能局限于读经、祷告、崇拜、聚会。因为,根据《歌罗西书》第3章第1节到第4章第6节所谓“天上的事”,是指一个已与基督一同复活,里面有着基督生命的人,他的全人和他的全部人生就应当像基督那样,“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彼此包容,彼此饶恕”、“存着爱心”等等。而所谓“地上的事”,也就是必须治死的里面的邪恶,如**、污秽、邪情、恶欲、贪婪、恼恨、忿怒、恶毒等等。“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这句话只是要劝勉一个真有基督生命的基督徒,必须努力将那属天的生命在全部人生中活出来,同时,又要努力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汪维藩传统逻辑形式与某些神学范畴金陵神学志,1998,37(4):23~30。

    汪维藩指出,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又体现为内功与圣德的统一:内在的灵修和外在的圣洁,二者实是互为表里的,基督徒的道德和善行是其内在功底和灵性修养的外在流露;还体现为密契与服务的统一: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与上帝之间的密契和他对社会的服务,乃是互为表里,若无独晤上帝的出世之密契,则无面对万人的入世之服务。耶稣一生服务人,这是入世;但又常独自面对上帝,这是出世。不妨说,这出世的面对上帝的祷告,是他入世服务人的无尽的力量之源泉。

    (3)生命与死亡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现实世界,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回还往复的,受其熏陶的中国神学家的思路,必然往复于今生与来生之间,回还于此岸与彼岸之间,生与死之间,永恒与时空之间。在汪维藩看来,生命与死亡并非截然无关的两码事,不仅生后有死,死后有生,而且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命与死亡的统一,是传统逻辑形式“始与终”的统一:“终”是终结和结束,但它里面包含着一个新的“生”之开端,或生之始,正如《周易·文言》所说:“仁,即草木之仁,生之始也。”汪维藩传统逻辑形式与某些神学范畴金陵神学志,1998,37(4):23~30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汪维藩理解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教会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死亡,这似乎是中国教会之“终”,但这“终”中包含着一个更新之“始”;似乎是中国教会之“死”,但这“死”中孕育着一个更新的“生”,汪维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