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生生神学章节目录 >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6)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6)(2/2)

生生神学作者:袁益娟 2017-04-13 10:53
立必书》又说:‘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得蒙拯救,首先是本乎上帝的恩典;但人能够相信接受又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上帝所赐;得蒙拯救,不是依仗人的行为,但蒙恩之人又要按上帝的意思行善……所有这些,正是一个多侧面的整体。”汪维藩读经与中国传统思维金陵神学志,1998(总)34期

    象思维模式的特点之三,是其全息性。也就是说任何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这个整体的完整的信息。汪维藩说,陆九渊所主张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发明本心”,王守仁所主张的“惟求得其心”,均属于全息性思维模式,而基督教中“在人心灵最深处圣灵的‘感动’、‘叹息’、‘担忧’等等,都类似全息作用。在人的方寸之心里,有造化宇宙万有之圣灵的信息”同上。汪维藩指出,具有这一全息性思维模式的中国基督徒理解并经验有关圣灵在人心灵最深处的工作的经文是不太难的,对于解读“神将宇宙安置在世人心里”(传3:11:“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或永恒,也可译为宇宙或无限。汪维藩注)等等这一类的经文,中国人的全息性思维模式是一把钥匙汪维藩读经与中国传统思维金陵神学志,1998(总)34期。

    象思维模式的特点之四,是其多维性。象思维模式以形象为基础,而一个形象或一个表象往往同时含有多种意义,这就使得象思维模式具有了多维性。汪维藩指出,“在阅读或解释圣经中《但以理书》、《启示录》等卷中的异象时,切忌用概念思维说某一异象一定是指什么,一定是什么意思。而宁可以象思维的多维性来对待这些异象。首先弄清楚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教会的灵性景况和作者本身的属灵心境;而后再从这些异象中聆听圣灵所将赐给我们的,可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多维信息”同上。

    汪维藩认为,中国象思维模式从路径上来说,不是直线型的,发散式的,而是回还往复,往而又返,来而又复,也就是“反者道之动”;又不是首尾相接的封闭环路,而是周而复始、徐徐上升的螺旋。汪维藩说,这种周而复始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国基督徒理解圣经中包含福音和书信乃至《启示录》在内的约翰著作有很大的帮助。汪维藩认为,“归返、反回,复归,来复,圜路等等,不仅是约翰写作的主题,更是约翰的基本思路”汪维藩反者道之动金陵神学志,1998,37(4)。对于约翰所说“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约16:28),汪维藩指出,这是道的归返与回归;对于约翰所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约14:3-4)。汪维藩指出,这时的“道”便可以理解为“路”理解为亿万人归复、返回上帝的“路”。这种回还往复,周而复始的“道”,就是“圣子自己归回上帝的轨迹,失落之人藉以归回上帝的轨迹;人类天良归回上帝及上帝之爱的轨迹,也是上帝藉‘道’所创造万有周行不殆,生生不已的轨迹”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