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汪维藩的神学思想(6)(2/2)
《生生神学》作者:袁益娟 2017-04-13 10:53
念头,都不是出于圣灵;任何带有排他性的言论和行动,也都不是出于圣灵。既持守自己的领受或传统,而又尊重、容纳别人的见解和背景,这就是“保守合而为一的心”的唯一途径汪维藩谈谈灵性追求金陵神学志,1993,18(1)。
汪维藩的圣灵论中,依然贯彻了其“生生”思想,从孕育生命之灵到圣化、净化、更新生命之灵,无不体现了圣灵对生命的供应、滋养、哺育和浇注,即圣经上所说的“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第七节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
——汪维藩的教会观
教会观是基督教神学反思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是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在神学上的意义和本质提出理论阐述和论证。汪维藩在教会论方面,主要探讨了教会的合一问题,即身体与肢体的问题;教会的永恒性与历史性问题,其中包括历史中教会的建立问题;教会的属灵地位问题;教会的体与用问题等等。
教会的合一——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
在汪维藩的教会论中,重点探讨了教会的合一问题,即教会的身体与肢体问题,以及身体与元首问题。他说,教会的合一乃是神的美意。主耶稣基督离世前祷告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约17:11、21)。信徒合而为一的心乃是圣灵所赐,所以圣经教导我们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汪维藩要道问答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8846~47。
(一)身体与肢体——一与多
汪维藩说,教会的合一乃是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正如许志伟先生所说:“因为是基督的身体,又顺服在基督的权柄之下,并以他为首,教会才获得它合一的基础,真正成为一个在地上的属天的团契。”在《身体只有一个》汪维藩身体只有一个金陵神学志,1999,38(1):25~30一文中汪维藩讨论了基督的身体与肢体的关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同中有殊,殊中有同”的问题:
其一,一中有多: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汪维藩说,不同的人因为受同一位圣灵的洗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但不同的部分又无不带有他原有民族的文化背景、文化水平、气质、性格、天赋和才能等等,这就决定了他们虽然同在基督的身体上,但却又处于身体的不同部位,成为不同的器官,在基督的身体上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说“身体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林前12:12-14),保罗这句话所强调的是“一中有多”,没有“多”,也就没有“一”,“一”中若不包含“多”,“一”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也正由于“一中有多”,任何一个肢体不能因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而自外于身体,而游离于整体之外。
汪维藩的圣灵论中,依然贯彻了其“生生”思想,从孕育生命之灵到圣化、净化、更新生命之灵,无不体现了圣灵对生命的供应、滋养、哺育和浇注,即圣经上所说的“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第七节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
——汪维藩的教会观
教会观是基督教神学反思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是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在神学上的意义和本质提出理论阐述和论证。汪维藩在教会论方面,主要探讨了教会的合一问题,即身体与肢体的问题;教会的永恒性与历史性问题,其中包括历史中教会的建立问题;教会的属灵地位问题;教会的体与用问题等等。
教会的合一——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
在汪维藩的教会论中,重点探讨了教会的合一问题,即教会的身体与肢体问题,以及身体与元首问题。他说,教会的合一乃是神的美意。主耶稣基督离世前祷告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约17:11、21)。信徒合而为一的心乃是圣灵所赐,所以圣经教导我们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汪维藩要道问答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8846~47。
(一)身体与肢体——一与多
汪维藩说,教会的合一乃是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正如许志伟先生所说:“因为是基督的身体,又顺服在基督的权柄之下,并以他为首,教会才获得它合一的基础,真正成为一个在地上的属天的团契。”在《身体只有一个》汪维藩身体只有一个金陵神学志,1999,38(1):25~30一文中汪维藩讨论了基督的身体与肢体的关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同中有殊,殊中有同”的问题:
其一,一中有多: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汪维藩说,不同的人因为受同一位圣灵的洗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但不同的部分又无不带有他原有民族的文化背景、文化水平、气质、性格、天赋和才能等等,这就决定了他们虽然同在基督的身体上,但却又处于身体的不同部位,成为不同的器官,在基督的身体上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说“身体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林前12:12-14),保罗这句话所强调的是“一中有多”,没有“多”,也就没有“一”,“一”中若不包含“多”,“一”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也正由于“一中有多”,任何一个肢体不能因为自己和别人不同而自外于身体,而游离于整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