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明察六地之道(2/2)
《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作者:常桦 2017-04-11 05:36
瑶的大营恰好处于下游的位置,于是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决开智氏军营旁边堤坝,大水倒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军,杀死智瑶,灭尽智族家人,赵、魏、韩又瓜分了智氏分地。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得到周天子认可,被封为诸侯,从此晋国分裂成赵国、魏国和韩国,简称三晋。
屯军则要审慎考察地形,智氏把握了有利地形,水淹赵襄子,却未发现对别人有害的地形对自己也有害,结果导致利弊转移,有利的地形被敌人夺取,导致自己亡军于水。
郭进据险拒辽军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平定南方割据政权之后,又兴兵讨伐北方的北汉。宋太宗命潘美为北路都讨使,进攻太原,自己随后率主力亲征。北汉是辽国的属臣,因此宋太宗又命令将军郭进在石岭关驻守,以堵截辽国可能派来的援兵。
北汉主刘继元见宋太宗亲自出征,急忙向辽国求援。辽景帝派宰相耶律沙和冀王塔尔火速增援。耶律沙和塔尔率军离开后,辽景帝恐怕仍无法达到击败宋军的目的,又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其部属前往。
耶律沙驰援北汉进至石岭关附近的白马岭,宋军已抢先占据白马岭的高地险隘。这时,刚下过几场暴雨,山洪暴发,原先并不深的山涧已淹至人的腰部,而且比原来宽阔。面对湍急的涧水和守卫在高地隘口的宋军,耶律沙认为应当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塔尔则耻笑耶律沙胆小,执意率先头部队渡涧。
耶律沙劝道:“宋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我军贸然渡涧,必定凶多吉少,还是小心为妙!”
塔尔道:“北汉危在旦夕,只怕我们去晚了救不得他们。”于是下令渡涧。
守卫在白马岭上的宋军见塔尔率辽军渡涧,摇旗呐喊,击鼓助威,却并不出击。塔尔以为宋军只是虚张声势,放心大胆地向对岸缓慢前进。宋将郭进等塔尔的先头部队渡过山涧大半之后,令旗一挥,命令守在隘口的士兵放箭。霎时,乱箭如蝗,辽兵纷纷中箭倒入涧中,被急流卷走。侥幸登上对岸的辽军立足不稳,宋军的骑兵又疾驰而至,将辽兵砍翻在涧边。塔尔虽然勇猛无比,但人在激流之中,有力使不出来,塔尔和他的儿子以及五名将领都被乱箭射死在山涧之中,尸骨无存。恰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及时赶到,辽军退而对峙。
辽军被堵截在石岭关,宋太宗得以从容向太原发起进攻。北汉主刘继元久盼辽军不至,在宋军的攻势下,只好开城向宋太宗投降。
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在这场战斗中,宋将郭进充分掌握了地形,抢先占据白马岭,以扼守隘口。与辽军战斗时,采用“半济而击之”的策略,使敌军遭受重大挫折,一举挫败了敌人,同时大大打击了辽军驰援的锐气和信心,迫使辽军与之对峙。从而为宋太宗消灭北汉赢得了时间。
屯军则要审慎考察地形,智氏把握了有利地形,水淹赵襄子,却未发现对别人有害的地形对自己也有害,结果导致利弊转移,有利的地形被敌人夺取,导致自己亡军于水。
郭进据险拒辽军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平定南方割据政权之后,又兴兵讨伐北方的北汉。宋太宗命潘美为北路都讨使,进攻太原,自己随后率主力亲征。北汉是辽国的属臣,因此宋太宗又命令将军郭进在石岭关驻守,以堵截辽国可能派来的援兵。
北汉主刘继元见宋太宗亲自出征,急忙向辽国求援。辽景帝派宰相耶律沙和冀王塔尔火速增援。耶律沙和塔尔率军离开后,辽景帝恐怕仍无法达到击败宋军的目的,又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其部属前往。
耶律沙驰援北汉进至石岭关附近的白马岭,宋军已抢先占据白马岭的高地险隘。这时,刚下过几场暴雨,山洪暴发,原先并不深的山涧已淹至人的腰部,而且比原来宽阔。面对湍急的涧水和守卫在高地隘口的宋军,耶律沙认为应当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塔尔则耻笑耶律沙胆小,执意率先头部队渡涧。
耶律沙劝道:“宋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我军贸然渡涧,必定凶多吉少,还是小心为妙!”
塔尔道:“北汉危在旦夕,只怕我们去晚了救不得他们。”于是下令渡涧。
守卫在白马岭上的宋军见塔尔率辽军渡涧,摇旗呐喊,击鼓助威,却并不出击。塔尔以为宋军只是虚张声势,放心大胆地向对岸缓慢前进。宋将郭进等塔尔的先头部队渡过山涧大半之后,令旗一挥,命令守在隘口的士兵放箭。霎时,乱箭如蝗,辽兵纷纷中箭倒入涧中,被急流卷走。侥幸登上对岸的辽军立足不稳,宋军的骑兵又疾驰而至,将辽兵砍翻在涧边。塔尔虽然勇猛无比,但人在激流之中,有力使不出来,塔尔和他的儿子以及五名将领都被乱箭射死在山涧之中,尸骨无存。恰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及时赶到,辽军退而对峙。
辽军被堵截在石岭关,宋太宗得以从容向太原发起进攻。北汉主刘继元久盼辽军不至,在宋军的攻势下,只好开城向宋太宗投降。
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在这场战斗中,宋将郭进充分掌握了地形,抢先占据白马岭,以扼守隘口。与辽军战斗时,采用“半济而击之”的策略,使敌军遭受重大挫折,一举挫败了敌人,同时大大打击了辽军驰援的锐气和信心,迫使辽军与之对峙。从而为宋太宗消灭北汉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