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杨贵妃失踪:皇上连个女人都保不住(3)(2/2)
《历史就这四张脸》作者:罗杰 2017-04-11 05:33
杨贵妃的坟墓。
我们姑且认定这种说法具有真实性,那么杨贵妃逃亡到日本后,以何为生呢?
《郡志》一书里有段记载,说唐玄宗得知杨贵妃东渡扶桑,旧情难舍,心中思念,漂洋过海去看望不大现实,就派遣特使送了两尊佛像给小杨,并且劝她回国,再续前缘共享富贵。杨贵妃心已成灰,心说当年你为了保全自己,让我偷渡到日本,一世情缘早就断绝。于是,她拔下头上的一根玉簪,让特使交给唐玄宗,以示答谢。数年后,杨贵妃在当地无疾而终。所谓“二尊院”就是因为那两尊佛像而得名。
这说法是真是假?二尊院五十五世长老慧学有两段关键的记录——
第一段记录:“天宝十五年七月,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后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于庙后。”
第二段记录:“六军既发,贵妃气息有所和缓,着人救之,造空栌舟,置数月粮食于舟内,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这两段记录说了一个意思:杨玉环没有被缢死,她缓过气来,被人救了,救她的人打造了空栌舟,在舟中放了可以吃几个月的粮食,然后把舟放到海里,杨玉环上舟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
首先,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之处。
其一,“空栌舟”,什么是“空栌”?就是没有橹,这船没有船橹,就从中国漂流到了日本,这几乎是一个神话。
其二,“任其漂流”,这是什么意思?舟里放的粮食,是逃亡途中保全性命的口粮,这说明逃亡是有目的地的,不是无地放舟。任其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无疑是一种浪漫安乐死。既然挽救了杨玉环的性命,再让她“任其漂流”显然不合逻辑。
我们姑且认定这种说法具有真实性,那么杨贵妃逃亡到日本后,以何为生呢?
《郡志》一书里有段记载,说唐玄宗得知杨贵妃东渡扶桑,旧情难舍,心中思念,漂洋过海去看望不大现实,就派遣特使送了两尊佛像给小杨,并且劝她回国,再续前缘共享富贵。杨贵妃心已成灰,心说当年你为了保全自己,让我偷渡到日本,一世情缘早就断绝。于是,她拔下头上的一根玉簪,让特使交给唐玄宗,以示答谢。数年后,杨贵妃在当地无疾而终。所谓“二尊院”就是因为那两尊佛像而得名。
这说法是真是假?二尊院五十五世长老慧学有两段关键的记录——
第一段记录:“天宝十五年七月,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于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后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于庙后。”
第二段记录:“六军既发,贵妃气息有所和缓,着人救之,造空栌舟,置数月粮食于舟内,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这两段记录说了一个意思:杨玉环没有被缢死,她缓过气来,被人救了,救她的人打造了空栌舟,在舟中放了可以吃几个月的粮食,然后把舟放到海里,杨玉环上舟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
首先,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之处。
其一,“空栌舟”,什么是“空栌”?就是没有橹,这船没有船橹,就从中国漂流到了日本,这几乎是一个神话。
其二,“任其漂流”,这是什么意思?舟里放的粮食,是逃亡途中保全性命的口粮,这说明逃亡是有目的地的,不是无地放舟。任其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无疑是一种浪漫安乐死。既然挽救了杨玉环的性命,再让她“任其漂流”显然不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