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人本色章节目录 > 第十四章贫困阶层(1)

第十四章贫困阶层(1)(2/2)

中国人本色作者:[美]何天爵 2017-04-11 04:32
他人的生活。我经常雇用固定的信使。他需要跑三十英里路程来赚取8分钱。中国内地的船只经常雇用纤夫,从天津出发逆流而上到达北京通州。全程长达一百二十五英里,报酬是50分钱和单程的饮食。那么纤夫再步行返回天津。也就是说,这些人往返远1906年,美国人迈耶在杭州拍下的穷苦儿童

    远超过从波士顿到纽约的距离,就是为了50分白银和几顿饭。许多中国人甚至以路边捡粪便为生。在中国,如果你看到十几个大人和小孩子为了一堆牛粪而争得不可开交,一点都不要觉得稀奇。这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贫穷在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无数的中国人来说,如果一天失业找不到活干,就意味着要饿整整一天的肚子,得不到任何食物。

    根据上面谈到的劳动报酬水平,人们不难想象四亿中国人的日常消费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物资获取极为匮乏,生活极端困苦。探讨他们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难题。他们的日常食物包括蒸过的大米,用过量开水煮过的卷心菜和作为美味佳肴的,浸泡在盐卤水中的生萝卜。偶尔他们也奢侈一下,买一些干西瓜籽作为额外的开销,当做点心品尝。在夏天,中国人吃生黄瓜,带皮整个吞下去;也吃生萝卜或胡萝卜,有时也吃西瓜,不过连皮也不会浪费掉。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用小麦粉、燕麦和玉米粉代替大米作为主食。这些东西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主食。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广大乡村,终年劳作的人们和他们的家庭每天都吃这些东西。但是显然,对于乞丐和极端贫困的人们来说,这些也都是奢侈品。

    北京城东面一百多里外有个风光旖旎的山谷,里面坐落着一座佛教庙宇。我有机会在这座寺庙里借住了一宿。当时正好是秋天。寺院里的僧人都非常热情好客,但是他们除了一些生的板栗和从寺院水井中打上来的泉水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招待我们。当我委婉地表示招待有点寒酸的时候,年长的寺院住持满脸惊讶,说:“可能你不知道我们这里的板栗多么好吃。它们绝不是一般的水果。只要你吃上一磅板栗,再喝些泉水,肯定能填饱你的肚子。”这话倒是非常正确。

    还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前往中国西部地区旅行。周六的晚上,我们抵达了一个乡村小店。这家小店唯一的食物就是将小麦粉和水,擀得又平又细,再切成一条一条的,放在沸水里煮。这东西吃起来毫无味道,咬起来像皮革一样,而且难以下咽。但是除了这个,小店里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吃的东西,在整个村子里也找不到能吃的东西。好大一会儿以后,有位热心的村民帮我们找到了几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