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人本色章节目录 > 第十章官与民(1)

第十章官与民(1)(2/2)

中国人本色作者:[美]何天爵 2017-04-11 04:32
位成员将皇帝称为“我们的老板”。

    尽管充满了迷信的思想观念、特有的兴趣爱好,中国人本质上还是非常现实的民族。他们很少沉浸于精神生活。他们更像是哲学家,而不是感性主义者,很少选择前途捉摸不定的道路。毫无疑问,民族性格中的这一特性在中国人忍受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不公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温和的压榨剥削,中国人不会反抗,虽然他们确信反抗会带来好处,改善生活。如果根据中国人的判断,捍卫自己的权利的代价要高于维持现状的损失,那就很难号召他们起来反抗。他们是不会为呼吁宣传所感动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国人知道猾与当地官府对抗是要面临焦虑、物质损失和可能的生命危险。他们选择忍受苦难,过着自己有把握的生活,而不是选择那些虚无缥缈的道路。

    讨论官民关系时需要注意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官员们的法定俸禄都是明显严重不足的。在多数情况下,中国官员的俸禄还不足以使他们支付幕僚、书吏和其他辅助人员的工资。官员们雇用这些人是必须的。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华盛顿高贵的国务卿大人将所有工资都用来支付管家的报酬的窘态,再想象一下美国在欧洲使馆的外交代表中有几个人能完全靠外交津贴来维持大都市中的豪华生活,我们就能非常理解中国官员的难处。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允许官员中们从“养廉银”英文原文为“anti-extortion fund”——译者。中领取补贴。有时候,补贴是工资的二十到二十五倍。但是即使将工资和补贴加起来,也还不能支撑官员的排场和体面。

    这个事实在中国是众所周知、被社会所认可的。从中还衍生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那就是每个官员都有权从他经手的公务中收取一定数量的报酬好处。如果老百姓来打官司,当官的有权向双方索要小费;如果他负责征税,他从中截取一笔好处,留下一份皇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官员的津贴都是名义上的数字,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真正依靠管辖下的老百姓生活。这一做法在帝国的每一个地区都得到了承认。人们对此没有怨言,除非当官的索取的报酬数额太大,超过人们承受范围;或者官府要求人们承担完全不合理的义务。

    1868年,曾国藩接见即将率中国外交使团出国的前美国公使蒲安臣等

    在西方人看来,这一制度的罪恶非常明显,都不值得分析或者解释。但是中国人却看不到其中的**和黑暗。他们坚定地维护这一政治实践,将它看做是合理、务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