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坏世界研究章节目录 > 第二节 精神政治的四大发明(5)

第二节 精神政治的四大发明(5)

坏世界研究作者:赵汀阳 2017-04-11 04:28
    第二节 精神政治的四大发明(5)

    古希腊广场的辩论虽有许多诡辩和煽情,但仍然是思想性的,是观念与观念之间的比赛,诡辩与煽情只不过是比赛作弊。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基本观念开始也是思想,但这种思想的性质十分独特,它要求的是不再思想并且反对任何别的思想,它是一种终止思想的思想。这样一个反思想的思想结构否定了自身的思想性,把思想活动变成了政治活动。宗教对于自身信念B的论证采取的是这样的形式主要根据奥古斯丁的名言“相信因此理解”(crede ut intelligas)的意思改写的。:“相信B是这样的,于是B就会被理解为这样的”。虽然信念B总能够必然操纵对于B的理解,这一点没有问题,可是B却不具有“别无选择性”,信念B并非唯一选择,这是个关键的漏洞。在人类的意识里,B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除了B还有许多别的可能性。只要愿意的话,人们可以自己编造出各种同样好甚至更好的信念,根本无须去相信别人的信念。既然不存在关于信念B的必然性和唯一性的证明,宗教的自身论证就没有意义,它在思想上就总能够被怀疑。宗教不可能“以理服人”,因为不存在这样的思想条件,因此宗教必须以政治方式去争夺话语权。为了把未经证明的原则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宗教在思维上采取了一个颠倒结构: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这一结构拒绝了真理和正当性论证,于是,唯一能够确立信念权威的方法就是通过宣传而使人相信。

    使人相信某种东西并不容易。古希腊的诡辩与煽情技艺虽有些用处,但仍然远远不够。诡辩和煽情只是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它更多的时候是让人不相信而不是相信,事实上古希腊式论辩的过分诘难导致了古希腊后期盛行怀疑论的思想迷茫。基督教发明的宣传技艺才是真正有效的。如果说古希腊式论辩试图在逻辑学上投机取巧,那么基督教的宣传则遵循了心理学规则。人们都有基本的恐惧和迷惑,比如人都怕死,人都想要完美的好事。基督教在这些问题上都给出了足以消除恐惧摆平善恶的各种美好许诺:天堂、拯救和最后审判等等。如果美好的许诺不够多,人们就不会喜欢;如果美好许诺太多,各种许诺之间就容易出现矛盾。但只要美好许诺不准备在现实世界里兑现,而仅仅属于一个完美世界,比如“上帝之城”,那就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不兑现就遇不到矛盾,而完美世界既然是完美的就当然能够摆平各种矛盾(逻辑矛盾不算在内,上帝也摆不平逻辑矛盾)。因此,越是不可能兑现的美好许诺就越有迷惑力。尤其重要的是,基督教的美好许诺据说是一视同仁的,这种人人平等的普世观念具有极大魅力,因为自然事实总是不平等的。人人平等至今仍然被证明是最受欢迎的观念之一,例如从基督教的人人平等观念演化出来的人权。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或者从历史学角度去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