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精神政治的四大发明(2)(2/2)
《坏世界研究》作者:赵汀阳 2017-04-11 04:28
深刻的心灵困惑,在那些终极性的问题面前,理性失去了知识能力(按照康德或者维特根斯坦,那些终极问题都是落在知识界限之外的问题)。尽管基督教的回答根本不是知识和真理,而完全是文学虚构和叙事,但问题在于,在没有真理的地方,荒谬的观念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有没有答案。甚至,人们似乎更愿意得到荒谬的答案,因为人生基本问题或终极问题在本质上是心理问题,在有人给出答案之前,人们就已经事先期待着能够安慰可怜心灵的美好答案,心灵的救命稻草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当然并非所有荒谬的答案都广得人心,比如虚无主义虽能得到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人们的共鸣,但远不如基督教的天堂文学那些无法兑现的美好许诺能够迎合大多数人的朴实愿望。荒谬而美好的东西虽然不是真实存在,但只要相信了,这一信念本身却是一个真实的安慰。上帝之城虽非真实世界,却是一个真实的心理世界。基督教所以震动罗马正是因为上帝之城比罗马之城更具普遍性而且更具精神性。
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合一是典型的双赢策略:世俗权力得到宗教权威的支持而增加了软实力;宗教权威得到世俗权力的支持而获得了硬实力。罗马人与基督徒几乎变成重叠的身份,这一双重身份认同从此成为西方的身份认同,至今如此,只不过罗马人扩大为西方人,基督教扩大为西方价值观。罗马与基督教的互相承认奠定了世界帝国和世界宗教的政治追求。后来罗马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教会和政府的联合统治模式却被继承下来,世俗政治家和宗教政治家都意识到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互相需要。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尽管算不上帝国,而且很不成功,但对世俗政治和宗教政治的双重政治最为重视,它力图把神圣罗马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看做是一体两面:帝国管理**,而教会管理灵魂。两者所以必须统一,是因为它们“同样都要求人民的服从,其理由是:真理只有一个,凡是一个信仰的地方就应当只有一个政府”[英]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325页。。
罗马与基督教的共谋虽说双赢,但也双双变质。罗马由于基督教的洗礼而变得虚伪,基督教由于罗马的好强而富于进攻性。特别是基督教,由于借助了世俗权力而不再宽容,有了力量就特别好战,基督教护教斗争和无限扩张的使命感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说,基督教开创了精神政治和精神战争。后世各种意识形态斗争都沿用了基督教的斗争模式。精神政治给传统政治概念增加了一种深层的政治含义,它把原来局限于权力和物质利益分配的政治扩展到精神资源和话语权的政治,从身体管制扩展到心灵管制,这使政治问题变得更加丰富复杂也更危险。
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合一是典型的双赢策略:世俗权力得到宗教权威的支持而增加了软实力;宗教权威得到世俗权力的支持而获得了硬实力。罗马人与基督徒几乎变成重叠的身份,这一双重身份认同从此成为西方的身份认同,至今如此,只不过罗马人扩大为西方人,基督教扩大为西方价值观。罗马与基督教的互相承认奠定了世界帝国和世界宗教的政治追求。后来罗马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教会和政府的联合统治模式却被继承下来,世俗政治家和宗教政治家都意识到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互相需要。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尽管算不上帝国,而且很不成功,但对世俗政治和宗教政治的双重政治最为重视,它力图把神圣罗马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看做是一体两面:帝国管理**,而教会管理灵魂。两者所以必须统一,是因为它们“同样都要求人民的服从,其理由是:真理只有一个,凡是一个信仰的地方就应当只有一个政府”[英]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325页。。
罗马与基督教的共谋虽说双赢,但也双双变质。罗马由于基督教的洗礼而变得虚伪,基督教由于罗马的好强而富于进攻性。特别是基督教,由于借助了世俗权力而不再宽容,有了力量就特别好战,基督教护教斗争和无限扩张的使命感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说,基督教开创了精神政治和精神战争。后世各种意识形态斗争都沿用了基督教的斗争模式。精神政治给传统政治概念增加了一种深层的政治含义,它把原来局限于权力和物质利益分配的政治扩展到精神资源和话语权的政治,从身体管制扩展到心灵管制,这使政治问题变得更加丰富复杂也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