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18)(2/2)
《天崩地解》作者:汗青 2017-04-11 04:26
文龙讹称其是阵上招降而来一事,又秘密派人前往袁崇焕处揭发此事,因此此事一旦发作起来也非同小可,是以后来袁崇焕斩帅的十二罪之一,正是此事。因此毛帅自己也很清楚,此事轻则让他回西湖边在荐桥重开测字摊,重则进监狱或者掉脑袋,这是一颗毛帅自己一手制造却再也无法控制、足以终结其仕途的大炸弹。
自天启年间就开始了的移镇之议,到了崇祯手上几成定局,而皮岛存在的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不说之前屡抗明旨拒不移镇这些,只是冒饷贪污、冒功等问题,就足以逼得毛文龙不得不早做打算。
投靠后金、遥领封号自成一国,显然是他的如意算盘。如他与皇太极的信内所说那样,“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同时后金要给他足够高的待遇——“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其中主意,不可不思”。显然,他最理想的打算是利用明、后金、朝鲜三方势力互相掣肘,自己居间取利,拥兵独大于海外,试图和朝鲜一样成为附庸一国。不过后来皮岛势力的结局证明,这一谋划其实是后金和明两方都绝不会接受的,也都不会允许其势力以这样的形态而存在。
如若独立不成,则他只能依附后金,在后金听调不听宣,合力抗明夺取明廷之山海关及登莱等处后,“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等而下之的,当然也是皇太极方面最希望看见的局面——毛文龙率部登陆彻底投降后金,也就是他信中说的“大事若成,连各岛人都是你的”,乖乖依附后金。
自天启年间就开始了的移镇之议,到了崇祯手上几成定局,而皮岛存在的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不说之前屡抗明旨拒不移镇这些,只是冒饷贪污、冒功等问题,就足以逼得毛文龙不得不早做打算。
投靠后金、遥领封号自成一国,显然是他的如意算盘。如他与皇太极的信内所说那样,“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同时后金要给他足够高的待遇——“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其中主意,不可不思”。显然,他最理想的打算是利用明、后金、朝鲜三方势力互相掣肘,自己居间取利,拥兵独大于海外,试图和朝鲜一样成为附庸一国。不过后来皮岛势力的结局证明,这一谋划其实是后金和明两方都绝不会接受的,也都不会允许其势力以这样的形态而存在。
如若独立不成,则他只能依附后金,在后金听调不听宣,合力抗明夺取明廷之山海关及登莱等处后,“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等而下之的,当然也是皇太极方面最希望看见的局面——毛文龙率部登陆彻底投降后金,也就是他信中说的“大事若成,连各岛人都是你的”,乖乖依附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