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17)(2/2)
《天崩地解》作者:汗青 2017-04-11 04:26
十四万两乃是户部已批准拨下来的折色银,当是重中之重,何以号称部下快饿死的毛帅居然数年不觉,在天启三、四、五年这段时间内迟迟不能发现,不抓毛、吴、韩,要到武之望发现此事扣押三人并上报北京后,至天启六年武之望离任,毛帅才开始把责任全归于武之望之包庇?
再者此等官司,自应付有司审理,而毛帅一面声称那些银子朝廷只向这三人身上追索就可,此事与他全无关系;一面却又再三再四地强要将此三人带回皮岛去审理对质,其用心已昭然可揭矣。
那么,毛文龙的东江塘报中所开列的朝廷发放军饷清单又对不对呢?
可以说完全不对,因为他的清单和兵部所实际发放的清单对不上号。对此,《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九月甲戌条下,有载翰林院编修姜曰广、兵科给事中王梦尹自朝鲜及皮岛归来所上疏中曰:
历年所发,臣据文龙所开揭帖与臣部旧案相对,多寡互异,其收数不及臣部发数之半,且错综莫能吻合。则臣部之为实解,而不为文龙之所实收,可知宜行文登津山东布政司及总兵毛文龙,各查实解实收兑支数目,尽数报部。已完者方准开销,未完者作速补给,庶钱粮俱有着落,不至臣部已存乎见多,而文龙犹存乎见少也。
姜、王二人身在北京,兵部、户部也在北京,此等样事一查底档便知真假,甚至都无需隔日,是以文龙揭中之数有问题当无疑矣。
“臣据文龙所开揭帖与臣部旧案相对,多寡互异,其收数不及臣部发数之半,且错综莫能吻合”,只这一句话,就可知只要一旦真的彻查皮岛粮饷问题,必然是个死局。盖皮岛账目上的收数还不及北京部发数之半,其差额已远不是毛文龙自己说的那四十四万两所能解决的。
再者此等官司,自应付有司审理,而毛帅一面声称那些银子朝廷只向这三人身上追索就可,此事与他全无关系;一面却又再三再四地强要将此三人带回皮岛去审理对质,其用心已昭然可揭矣。
那么,毛文龙的东江塘报中所开列的朝廷发放军饷清单又对不对呢?
可以说完全不对,因为他的清单和兵部所实际发放的清单对不上号。对此,《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九月甲戌条下,有载翰林院编修姜曰广、兵科给事中王梦尹自朝鲜及皮岛归来所上疏中曰:
历年所发,臣据文龙所开揭帖与臣部旧案相对,多寡互异,其收数不及臣部发数之半,且错综莫能吻合。则臣部之为实解,而不为文龙之所实收,可知宜行文登津山东布政司及总兵毛文龙,各查实解实收兑支数目,尽数报部。已完者方准开销,未完者作速补给,庶钱粮俱有着落,不至臣部已存乎见多,而文龙犹存乎见少也。
姜、王二人身在北京,兵部、户部也在北京,此等样事一查底档便知真假,甚至都无需隔日,是以文龙揭中之数有问题当无疑矣。
“臣据文龙所开揭帖与臣部旧案相对,多寡互异,其收数不及臣部发数之半,且错综莫能吻合”,只这一句话,就可知只要一旦真的彻查皮岛粮饷问题,必然是个死局。盖皮岛账目上的收数还不及北京部发数之半,其差额已远不是毛文龙自己说的那四十四万两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