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14)(2/2)
《天崩地解》作者:汗青 2017-04-11 04:26
是乎设文臣以监之,其不以道臣而以饷司者,令其将若兵有所利而无所疑,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禁绝外人,以张继善横绝旅顺,不许一人入其军。臣改贡道于宁远者,欲借此为间,皆所以图文龙也。赖皇上天纵神武,一一许臣。”
曾见有人将此题本中“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禁绝外人,以张继善横绝旅顺,不许一人入其军”两句,句读为“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禁绝外人,以张继善横绝旅顺,不许一人入其军”云云,致使文意大变,竟为崇焕派张继善禁他人不得入毛帅军中。本句上下连贯,前有“于是乎……以监之”,始有后句“又……以窘之”,句式一以贯之,断为“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用词不当、文法不通且不论,按张继善为毛文龙帐下游击,镇江堡起事以千总之职跟随毛帅,其时尚在皮岛军中,毛帅塘报中明言派其前去旅顺驻扎,又安能为崇焕所遣而横绝旅顺禁他人入毛帅军乎!而崇焕为应对此举,遂于后请改贡道至宁远,正是借此为间,打破毛帅旅顺之封。其无知而妄,莫此为甚。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仁祖大王实录七年:“中朝改定我国贡路由觉华岛,从经略袁崇焕议也。”
而崇祯帝对毛文龙此等屡屡抗命、拒不移镇的举动,自然也是十分恼怒的。在后来发给兵部的上谕中,他就斥责毛文龙“屡奉移镇明旨,肆慢罔闻”《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仁祖大王实录七年。,即是明确了毛文龙此前屡次抗旨不遵试图独大皮岛的行为,这也与陈继盛所说“催本屡下,不可不移镇,而科参继发,虽欲久留,何可得乎?”之情况符合若契。
曾见有人将此题本中“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禁绝外人,以张继善横绝旅顺,不许一人入其军”两句,句读为“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禁绝外人,以张继善横绝旅顺,不许一人入其军”云云,致使文意大变,竟为崇焕派张继善禁他人不得入毛帅军中。本句上下连贯,前有“于是乎……以监之”,始有后句“又……以窘之”,句式一以贯之,断为“又严海禁以窘之文龙”,用词不当、文法不通且不论,按张继善为毛文龙帐下游击,镇江堡起事以千总之职跟随毛帅,其时尚在皮岛军中,毛帅塘报中明言派其前去旅顺驻扎,又安能为崇焕所遣而横绝旅顺禁他人入毛帅军乎!而崇焕为应对此举,遂于后请改贡道至宁远,正是借此为间,打破毛帅旅顺之封。其无知而妄,莫此为甚。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仁祖大王实录七年:“中朝改定我国贡路由觉华岛,从经略袁崇焕议也。”
而崇祯帝对毛文龙此等屡屡抗命、拒不移镇的举动,自然也是十分恼怒的。在后来发给兵部的上谕中,他就斥责毛文龙“屡奉移镇明旨,肆慢罔闻”《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仁祖大王实录七年。,即是明确了毛文龙此前屡次抗旨不遵试图独大皮岛的行为,这也与陈继盛所说“催本屡下,不可不移镇,而科参继发,虽欲久留,何可得乎?”之情况符合若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