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天崩地解章节目录 >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7)

纠缠不休的阔科事件(7)(2/2)

天崩地解作者:汗青 2017-04-11 04:26
聪汗致北京周围各城堡书》。

    再就是当时后金的经济和生产力等,还不如朝鲜富足与发达,而观诸毛文龙与朝鲜李朝国王之间的往来,口吻亦是十分之倨傲,与此几封书信一般,相差无几。当时毛帅帐下可战之兵两三万,东江一镇辖辽民及其他各部落之民十数万,毛部的水师、火器操炮技术又向为后金所缺,且皇太极也并不知道毛文龙归降的真实动机和背景等。

    因此说到底,此刻的皇太极和后金,在中原人士看来最多只是一部势力强大割据一方的“外藩蛮夷”而已,虽然毛文龙身居前线深知后金八旗军之战力,但他毕竟还是官居一品的大明朝一方总镇,其信中“词气倨傲”又多半是为漫天要价打底,实在并不为过,他若十分地卑躬谦词,反倒显得不正常了。

    还可与此参照的,便是后来投降的刘兴治兄弟与皇太极的许多往来书信,即使刘兴治兄弟已然称臣,其口吻也照样与毛帅此刻一般无二,就是涉及如部下偷挖人参、私自贸易等小事,双方之论辩,一来一往亦是极其直白,其间并无任何虚饰套话。又皇太极与诸蒙古部落的书信来往之口吻,也都少有虚套相当直白,与此间所举来往书信口吻相仿,是以此应为当时建州礼仪陋而未全之故,或可云其为不求缛节、朝气蓬勃之风气。

    故而孟森先生认为毛帅书信有“词气倨傲”之观,并因此得出其“非有意于归降”的猜测,是过多着眼于中原的传统礼仪以及清廷入关后才形成的那一大套烦琐礼仪制度了,不免忽略了当时辽东建州一带风情以及早期八旗礼仪制度,还远未有后世之严密,是以余以为仅“词气倨傲”,绝难为毛帅不降之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