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章 开口借粮(2/2)
《无双魏帝》作者:三lu 2017-04-11 00:05
称长)。他就非常强势,压得地方的乡绅抬不起头,但是一个郡就很难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了,因为一个郡会有好几个县城,如果一个县城需要一千人的话,渔阳就需要九千个军队,才能压服一郡,这九千人要吃饭、药生活、还要俸禄。那就意味着地方要交更重的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这回触及地方大族的利益,如果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作为地头蛇,他有一万种办法让你难受,首先他可以遣散自己庄园的佃户,只说人头税交不起了让他们自己解决,然后把应交的税交上去,这样一来,被遣散的佃户和被逼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八成就要造反,这时候就需要军队镇压,镇压过后地方自然是不事生产,来年没了收成,地方大族可以跟你哭穷,交不出粮食,到最后的结果你除了硬抢之外就没办法了,如果硬抢,那其他辖地的大族也会奋起反抗,兔死狐悲的道理地方大族岂会不知道,到时候作为一郡太守,也只能陷入长久的斗争之中,最后如果朝廷不给你军队粮食,你就只能带着族人回老家,或者上山落草为寇。
一郡尚且如此,一州就更加不用说了,汉朝官员喜欢用大族来约束地方的百姓,这些大族有地、有钱、有人,他们可以用经济、用武力、用智慧把地方百姓约束的好好的,还能按时上交赋税,自己又不用官府一分钱,只需要派一个县令或者县长去便好,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曹丕这样开口借粮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好,这话传了出去,恐怕举州皆反也是有可能的,何况这半个幽州还在袁氏、乌桓和辽东公孙氏的手里,本地大族并非没有选择。
虽然有风险,但是曹丕却觉得不得不冒一下这险,因为自己种地确实需要时间,军队的粮食又只够吃一年,降兵的粮食还需要自己解决,不借粮怎么办呢?
况且自己许诺多给三成利息,可不少小数目,这些大族虽然横行一县,可终究是小地方的人,看重眼前小利,必然会意动。
果然,一个身材肥胖的乡绅问道:“执金吾所说的三成是给粮食还是给别物?”
曹丕微笑道:“比如今日汝借了吾一百斛,两年之后这一百斛值得多少钱,吾便多给三成价值之物,或钱、或物,总之绝对不会少一厘。”
司马朗这时突然开口:“下官有一事不明,请执金吾解惑。”
曹丕说道:“伯达且说。”
司马朗问道:“但凡借物都要有抵押,不知执金吾有没有抵押?”此言一出,曹军众将纷纷色变。
封建王朝,官本位的时代谁人敢问上官抵押这种东西?那不是找死吗?不过曹丕却很欣赏司马朗,因为在座诸人只有司马朗明白了自己的意图,把话头引了下去。
“抵押....自然是有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首先这回触及地方大族的利益,如果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作为地头蛇,他有一万种办法让你难受,首先他可以遣散自己庄园的佃户,只说人头税交不起了让他们自己解决,然后把应交的税交上去,这样一来,被遣散的佃户和被逼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八成就要造反,这时候就需要军队镇压,镇压过后地方自然是不事生产,来年没了收成,地方大族可以跟你哭穷,交不出粮食,到最后的结果你除了硬抢之外就没办法了,如果硬抢,那其他辖地的大族也会奋起反抗,兔死狐悲的道理地方大族岂会不知道,到时候作为一郡太守,也只能陷入长久的斗争之中,最后如果朝廷不给你军队粮食,你就只能带着族人回老家,或者上山落草为寇。
一郡尚且如此,一州就更加不用说了,汉朝官员喜欢用大族来约束地方的百姓,这些大族有地、有钱、有人,他们可以用经济、用武力、用智慧把地方百姓约束的好好的,还能按时上交赋税,自己又不用官府一分钱,只需要派一个县令或者县长去便好,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曹丕这样开口借粮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好,这话传了出去,恐怕举州皆反也是有可能的,何况这半个幽州还在袁氏、乌桓和辽东公孙氏的手里,本地大族并非没有选择。
虽然有风险,但是曹丕却觉得不得不冒一下这险,因为自己种地确实需要时间,军队的粮食又只够吃一年,降兵的粮食还需要自己解决,不借粮怎么办呢?
况且自己许诺多给三成利息,可不少小数目,这些大族虽然横行一县,可终究是小地方的人,看重眼前小利,必然会意动。
果然,一个身材肥胖的乡绅问道:“执金吾所说的三成是给粮食还是给别物?”
曹丕微笑道:“比如今日汝借了吾一百斛,两年之后这一百斛值得多少钱,吾便多给三成价值之物,或钱、或物,总之绝对不会少一厘。”
司马朗这时突然开口:“下官有一事不明,请执金吾解惑。”
曹丕说道:“伯达且说。”
司马朗问道:“但凡借物都要有抵押,不知执金吾有没有抵押?”此言一出,曹军众将纷纷色变。
封建王朝,官本位的时代谁人敢问上官抵押这种东西?那不是找死吗?不过曹丕却很欣赏司马朗,因为在座诸人只有司马朗明白了自己的意图,把话头引了下去。
“抵押....自然是有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