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误国仁君,是谁动了我的奶酪?(2)(2/2)
《老子英雄儿好汉?》作者:张志君 2017-04-10 23:00
这另外一面可以用“舔犊情深”四个字来加以概括。所谓“舔犊情深”,是指他对自己的儿孙子女们表现出了非常深厚的爱,但这种爱恰恰也为他去世后不久的全国内战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坐上龙椅后都存在着一个如何让自己的儿女们共享他的奋斗成果的问题。总体来说,在这个方面,历朝历代皇帝有两种选择、两种做法:一种是在首都给子女儿孙们修一些高宅大院式的王府,让他们住在自己的身边;还有一种是在首都以外选一些地方,把那些已经成年的儿子们或孙子们派往各地,给他们建个王国,让他们当名副其实的诸侯王。
在京城给儿孙们修王府的皇帝比较多,把成年儿孙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王的则比较少,屈指算来,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干过分封诸子为诸侯王的事情,另外为数不多中的一个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在任期间,朱元璋先后把他的很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而且允许这些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为所欲为。
朱元璋以为,既然都是他的朱氏子孙,那么,这些诸侯王一定可以拱卫京师,确保他的继承人平平安安地当皇帝,而没有想到在朝廷内保留足够的可以制衡分封在外地的诸侯王的势力。特别是他用非常血腥的手段把所有的开国功臣几乎清洗一空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我们都知道,政治就是相互制衡的艺术,不受制衡的政治必然会出现失衡,导致政治危机。果然,就在他去世后不长时间,被他分封到北方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一场内战。这场内战造成了我们这一讲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可以说,是朱元璋这个第一代“董事长”亲手把他选定的第二代“董事长”推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什么叫事与愿违,看看朱元璋当年所做的那些事,和他身后他所选定的接班人的悲惨境遇,我们就明白了。
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坐上龙椅后都存在着一个如何让自己的儿女们共享他的奋斗成果的问题。总体来说,在这个方面,历朝历代皇帝有两种选择、两种做法:一种是在首都给子女儿孙们修一些高宅大院式的王府,让他们住在自己的身边;还有一种是在首都以外选一些地方,把那些已经成年的儿子们或孙子们派往各地,给他们建个王国,让他们当名副其实的诸侯王。
在京城给儿孙们修王府的皇帝比较多,把成年儿孙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王的则比较少,屈指算来,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干过分封诸子为诸侯王的事情,另外为数不多中的一个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在任期间,朱元璋先后把他的很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而且允许这些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为所欲为。
朱元璋以为,既然都是他的朱氏子孙,那么,这些诸侯王一定可以拱卫京师,确保他的继承人平平安安地当皇帝,而没有想到在朝廷内保留足够的可以制衡分封在外地的诸侯王的势力。特别是他用非常血腥的手段把所有的开国功臣几乎清洗一空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我们都知道,政治就是相互制衡的艺术,不受制衡的政治必然会出现失衡,导致政治危机。果然,就在他去世后不长时间,被他分封到北方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一场内战。这场内战造成了我们这一讲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可以说,是朱元璋这个第一代“董事长”亲手把他选定的第二代“董事长”推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什么叫事与愿违,看看朱元璋当年所做的那些事,和他身后他所选定的接班人的悲惨境遇,我们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