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生都活在“纠结”中的游牧民族二世祖(3)(2/2)
《老子英雄儿好汉?》作者:张志君 2017-04-10 23:00
藩外之国,表现出阿保机似乎对耶律倍是否应该继位犹豫不决。或许他已经下定决心不打算让长子耶律倍而让次子耶律德光继位,而把幅员辽阔的渤海故地东丹国给长子以为补偿。后来阿保机死后的帝位之争也充分说明了阿保机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使长子耶律倍丧失了争夺皇位的有利条件。
除了这三种解读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感兴趣的是,这种选择对大辽帝国乃至对整个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大辽帝国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本人的命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南北分制”与“一国两制”,这个契丹二代
皇帝不
简单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二代皇帝中,辽太宗耶律德光实在是一个具有超前理念的人,他的“超前”主要表现在他的“一国两制”设计与实践上。
这里所说的“一国两制”,一是“一个国家,两种官制”。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天龙八部》一书中的萧峰曾经被辽国皇帝任命为“南院大王”——好像是专为萧峰设置了这样一个职务,其实不然,早在耶律德光时代,“南院大王”就已存在,它与“北院大王”一样都是耶律德光的创造。
由于石敬瑭主动献上幽云十六州,辽国不但获得大片土地,也因之获得大量汉族人口,此前一直基本只有单一民族的契丹境内突然诸族共处。为了更好地治理,耶律德光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耶律德光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除了这三种解读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感兴趣的是,这种选择对大辽帝国乃至对整个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大辽帝国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本人的命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南北分制”与“一国两制”,这个契丹二代
皇帝不
简单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二代皇帝中,辽太宗耶律德光实在是一个具有超前理念的人,他的“超前”主要表现在他的“一国两制”设计与实践上。
这里所说的“一国两制”,一是“一个国家,两种官制”。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天龙八部》一书中的萧峰曾经被辽国皇帝任命为“南院大王”——好像是专为萧峰设置了这样一个职务,其实不然,早在耶律德光时代,“南院大王”就已存在,它与“北院大王”一样都是耶律德光的创造。
由于石敬瑭主动献上幽云十六州,辽国不但获得大片土地,也因之获得大量汉族人口,此前一直基本只有单一民族的契丹境内突然诸族共处。为了更好地治理,耶律德光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耶律德光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