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学会适应被动(2)(2/2)
《禅堂夜话》作者:净慧法师 2017-04-10 19:31
活中,千难万难!我最近总在思考这两个字的含义,还思考不透,稍微体会到一点点皮毛,但还用不上。
人在生存当中,千万不要有改变任何现实的想法。想要改变现实,有力量的人也许暂时能够看到他发挥的作用,但实际上是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我们眼所见、耳所闻,无一不是我们想要从被动变成主动而带来的种种痛苦和灾难。
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千万要认识生命的这种被动性,体会怎样适应这种被动性。修行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在一切逆境面前能够有欢喜心,这就是大修行人。这就像布袋和尚所说的:“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人人都有这种精神,人人都有这种作风,人人都有这种雅量,是不是和谐的社会?是不是和平的世界呢?
布袋和尚说的几点,只是一种精神。人要具备这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的喜悦心去面对一切挫折。一个具有欢喜心的人,具有感恩心的人,不会有人来欺负,不会有人来诅咒,不会有人来打击。这种被动的精神最有力量,这种被动的精神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这种精神精要的口诀就是“随缘”。
佛教两千多年来,总结了一切问题,得出“随缘”二字,来奉献给当代人。当代人有时候会从消极面去理解“随缘”二字,实际上“随缘”二字是最积极的。“随缘”二字就是不违背客观规律去做一切事,就是大修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表现。
我们在禅七当中,每一位都来实践随缘的精神,都被动一点,不要太主动。要我们“听招呼,守范围”,阿弥陀佛!每天这么做。要我们不讲话,阿弥陀佛!不讲话。要我们一切都安分守己,阿弥陀佛!以欢喜心、感恩心,来面对这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就真正能够从被动中得到无限快乐,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人在生存当中,千万不要有改变任何现实的想法。想要改变现实,有力量的人也许暂时能够看到他发挥的作用,但实际上是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我们眼所见、耳所闻,无一不是我们想要从被动变成主动而带来的种种痛苦和灾难。
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千万要认识生命的这种被动性,体会怎样适应这种被动性。修行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在一切逆境面前能够有欢喜心,这就是大修行人。这就像布袋和尚所说的:“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人人都有这种精神,人人都有这种作风,人人都有这种雅量,是不是和谐的社会?是不是和平的世界呢?
布袋和尚说的几点,只是一种精神。人要具备这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的喜悦心去面对一切挫折。一个具有欢喜心的人,具有感恩心的人,不会有人来欺负,不会有人来诅咒,不会有人来打击。这种被动的精神最有力量,这种被动的精神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这种精神精要的口诀就是“随缘”。
佛教两千多年来,总结了一切问题,得出“随缘”二字,来奉献给当代人。当代人有时候会从消极面去理解“随缘”二字,实际上“随缘”二字是最积极的。“随缘”二字就是不违背客观规律去做一切事,就是大修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表现。
我们在禅七当中,每一位都来实践随缘的精神,都被动一点,不要太主动。要我们“听招呼,守范围”,阿弥陀佛!每天这么做。要我们不讲话,阿弥陀佛!不讲话。要我们一切都安分守己,阿弥陀佛!以欢喜心、感恩心,来面对这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就真正能够从被动中得到无限快乐,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