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打禅七的由来(2)(2/2)
《禅堂夜话》作者:净慧法师 2017-04-10 19:31
面:一个是坐香的时间短了一些。传统的打禅七是早上三点半就起床,到晚上11点左右才休息。像那样的禅七我也参加过,时间太长,特别是参加打七的居士吃不消。所以就把坐香的时间缩短,还是按照寺院平时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每一支香。再有就是在形式上也有一些改动。现在诸方打禅七,每一支香要喊几个起字。这个规矩如果仅仅是出家众参加,往往也有作用,能够使大家提起精神。出家众人少,容易整齐。在长期训练中,也就不会感觉到新鲜了。如果有在家众参加,这种形式就往往不便普遍地采用。于是我们就把喊起字的这个规矩存而不用。其他的还有像喝茶,吃点心,都有一些简化。只是实打实地坐香,并保证每一支香基本上精力充沛,尽量做到昏沉少一点。睡眠有保证,坐下来就能够提起精神;睡眠没有保证,坐下来总是迷迷糊糊的,效果也不见得很好。现在,柏林寺的这种模式有些地方也在慢慢采用。当然,那些保留原来模式的寺院,不见得会认同我们现在这种经过斟酌取舍,简化了的模式。但从这十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这种简化了的模式还是比较实用的。特别是适用于僧俗二众共修的禅七。
禅堂里有香板,有钟板。钟板是大众的号令,龙天的耳目。禅堂里一般都不讲话,只有维那师父可以讲一句话,方丈和尚、班首师父各讲一句话。当香灯的讲半句话,就是低声讲,加起来有三句半话。一切都靠法器来指挥。敲什么法器,该做什么,一听,就都明白了。那就是令行则行,令止则止。
香板就是警策,是帮助我们用功夫的。在用功过程中不免有些昏沉,昏沉来了,监香师轻轻地拍你一下,就会醒悟过来。当然,有些地方香板下得很重,七个禅七下来,要打断一大捆香板。那样就很容易造成禅堂的气氛不和谐,似乎与禅也有一点距离。禅,当然也有其激烈的一面,但那是就用功上说的。禅,应该是温和的,保持一种禅定的状态,并不是那么激烈。香板只是起到警策的作用,不是真正拿来打人的。本人主持了十几年的禅七,还没有看到有谁把香板打断过。当然,这个是题外话,只要我们知道香板起警策的作用就可以了。
在禅堂,最重要的是靠我们每个人高度的自觉。有自觉就有自由,有自由就有自在。禅本身就是人自身主体自觉的一种发现,完全要靠自己主观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觉悟。
禅堂里有香板,有钟板。钟板是大众的号令,龙天的耳目。禅堂里一般都不讲话,只有维那师父可以讲一句话,方丈和尚、班首师父各讲一句话。当香灯的讲半句话,就是低声讲,加起来有三句半话。一切都靠法器来指挥。敲什么法器,该做什么,一听,就都明白了。那就是令行则行,令止则止。
香板就是警策,是帮助我们用功夫的。在用功过程中不免有些昏沉,昏沉来了,监香师轻轻地拍你一下,就会醒悟过来。当然,有些地方香板下得很重,七个禅七下来,要打断一大捆香板。那样就很容易造成禅堂的气氛不和谐,似乎与禅也有一点距离。禅,当然也有其激烈的一面,但那是就用功上说的。禅,应该是温和的,保持一种禅定的状态,并不是那么激烈。香板只是起到警策的作用,不是真正拿来打人的。本人主持了十几年的禅七,还没有看到有谁把香板打断过。当然,这个是题外话,只要我们知道香板起警策的作用就可以了。
在禅堂,最重要的是靠我们每个人高度的自觉。有自觉就有自由,有自由就有自在。禅本身就是人自身主体自觉的一种发现,完全要靠自己主观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