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成语 第八章(3)(2/2)
《正说成语》作者:世图版权 2017-04-10 18:15
也和我们一样,有出书的权利,自然是“无可非议”。再说,出书也不是什么缺点与过错,根本不需要谁的谅解,所以也谈不上“无可厚非”。正如一日三餐,自然也是“无可非议”,而非“无可厚非”。
在实际运用中,这两条成语非常容易混淆,媒体上混用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先来看几条应该用“无可厚非”的新闻标题:《公布大学生欠款名单无可非议》(浙江在线2007-4-5);《110、119不救小猫无可非议》(人民网2006-12-30);《人大回应露腿学士照,称属创新无可非议》(《新闻晚报》2006-11-3);《出租车拒载醉酒乘客无可非议》(浙江都市网2006-9-24);《校园“禁止民工入内”无可非议》(光明网 2005-7-25)。
我们再看几条应该用“无可非议”的新闻标题:《银行起诉欠贷大学生无可厚非》(中国法院网2007-7-5);《维护自身权益无可厚非,但维权是否更要有尺度》(新华网2007-5-11);《研究生竞争环卫工无可厚非》(《长江商报》2006-10-28);《尊老爱幼行为无可厚非,女士车上让座遭遇尴尬》(东北新闻网2006-7-5);《鲁尼C罗矛盾不值炒作,为各自国家利益无可厚非》(中国网2006-7-3)。
这两组互混了的例子,似是而非,各类媒体上这样互混的情况,举不胜举。这需要我们的作者、编者的细心与较真。
最后用这样一个例子,让我们再作一次比较:他这篇作文文质兼美,无可非议;你这篇观点正确,虽内容单薄了点,也无可厚非。
正说成语之七六
没有腿却能跑
北方网曾有这样的一篇新闻标题:《检验报告不胫而走,体检**如何保护》(2007-9-16),标题用了成语“不胫而走”,是想说检验报告丢了。东西丢了能不能用“不胫而走”?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词,了解一个和这个词有关系的典故。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找一些理由将一些有才之士杀掉。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人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孔融的意思是说,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这好比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
在实际运用中,这两条成语非常容易混淆,媒体上混用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先来看几条应该用“无可厚非”的新闻标题:《公布大学生欠款名单无可非议》(浙江在线2007-4-5);《110、119不救小猫无可非议》(人民网2006-12-30);《人大回应露腿学士照,称属创新无可非议》(《新闻晚报》2006-11-3);《出租车拒载醉酒乘客无可非议》(浙江都市网2006-9-24);《校园“禁止民工入内”无可非议》(光明网 2005-7-25)。
我们再看几条应该用“无可非议”的新闻标题:《银行起诉欠贷大学生无可厚非》(中国法院网2007-7-5);《维护自身权益无可厚非,但维权是否更要有尺度》(新华网2007-5-11);《研究生竞争环卫工无可厚非》(《长江商报》2006-10-28);《尊老爱幼行为无可厚非,女士车上让座遭遇尴尬》(东北新闻网2006-7-5);《鲁尼C罗矛盾不值炒作,为各自国家利益无可厚非》(中国网2006-7-3)。
这两组互混了的例子,似是而非,各类媒体上这样互混的情况,举不胜举。这需要我们的作者、编者的细心与较真。
最后用这样一个例子,让我们再作一次比较:他这篇作文文质兼美,无可非议;你这篇观点正确,虽内容单薄了点,也无可厚非。
正说成语之七六
没有腿却能跑
北方网曾有这样的一篇新闻标题:《检验报告不胫而走,体检**如何保护》(2007-9-16),标题用了成语“不胫而走”,是想说检验报告丢了。东西丢了能不能用“不胫而走”?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词,了解一个和这个词有关系的典故。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找一些理由将一些有才之士杀掉。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人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孔融的意思是说,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这好比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