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做人要直,做文要曲(1)(2/2)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作者:费凡 等著 2017-04-10 17:35
了。”多希望我也可以这样。我喜欢在灿烂的阳光里,膝上摊开一本书,旁边放上一杯水,然后听风吹开书页的声音,这时候读书成了生命的一个状态,像飞行的状态,在纸间能摸到绽放的华彩,遇到睿智的人,拾起让我澎湃的感动,流下真挚的眼泪。我也喜欢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营造并且守候那个角落里诗书给我的小幸福,热血沸腾或者全身僵硬,怎么都好。童年时候的《三百六十五夜的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我在幼儿园的讲故事大赛里捧回鲜红的大红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我是小朋友当中的“故事大王”;上小学后,在爷爷的影响下踩着板凳从高高的书架上搬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费力但是很认真地阅读,虽然深奥的古文让我没办法理解所有内容,甚至有时候根本读不懂,但是也能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创举”里领悟到自由的意义,也会感叹和羡慕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小养成的读大部头的习惯也让我比很多同龄人多了些知识多了些思考;长大以后阅读的兴趣有增无减,阅读的范围更是有了很大拓展,有时到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寻找“宝蓝色眼睛的独角兽”,有时感动于兰波的“当钟声鸣响,一切窒息,回忆悠远的岁月我哭泣”,有时飞入《苏菲的世界》和那个小女孩一起思考诸如“我从何而来”的深奥问题,有时伴着顾城“在大地上开满窗,让所有习惯黑暗的人习惯光明”,有时我会拿出一本席慕容,把结局写好,让泪水起程……在电脑前嗒嗒嗒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过去那些弥漫书香的日子再一次从眼前一一略过,让我也再一次感受到投身书海的快乐时光是多么流光溢彩。虽然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就算穷尽一生也只能得到沧海一粟,但是,“是书给了我一双清亮的眼睛,我用这双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美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当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下什么的时候,读过的篇章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一一重现,冬季的白雪和盛夏的大雨给江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血液,读过的书给我的笔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让我总能找到合适有时也精彩的词句来表达澎湃的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