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思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1)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作者:费凡 等著 2017-04-10 17:35
李圣思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1)
姓名:李圣思
名次:2004年上海文科状元
系别:北京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毕业学校:宜川中学
人生格言:每一回失败都附带着等量的成功种子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
厚积方能薄发——谈作文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著名雕塑家)
之所以将这段话作为这一部分,也是整篇文章的开头,主要想表达我对“观察”在作文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的强调。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文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很多同学总是抱怨作文无话可说,当老师对他提出:“文章语言要生动、具体……”等要求时也总是不知所措,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其实,对于任何创作来说,观察和体会始终是第一位的。记得小学学习写作时,凡遇到写景状物的文章,老师总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题,往往把写作对象搬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有几片叶子,花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香气……在观察清楚这些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再启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比如这盆花从各个角度看,各像什么,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了。有了这些“第一手”的观察资料后,就可以去进一步查找关于这种花的更多信息,比如产地、花期、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等等……这样,由于有了观察的结果,完成的作文自然就会让人觉得内容具体、充实。
虽然这只是初学写作时的体验,但正是这种观察方法、习惯的培养,造就了我以后对事物敏锐的捕捉能力。瑟瑟秋风中的一片落叶,拾起来发现它居然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它在我眼中,就不再是单纯的落叶,而是记录了一片叶子由生至死,一棵树由繁茂到凋零,一年时光匆匆逝去,一生光阴短暂当惜的过程。还有每天夜晚的灯光,虽然是“万家灯火”,但却各有不同。一片通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姓名:李圣思
名次:2004年上海文科状元
系别:北京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毕业学校:宜川中学
人生格言:每一回失败都附带着等量的成功种子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
厚积方能薄发——谈作文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著名雕塑家)
之所以将这段话作为这一部分,也是整篇文章的开头,主要想表达我对“观察”在作文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的强调。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文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很多同学总是抱怨作文无话可说,当老师对他提出:“文章语言要生动、具体……”等要求时也总是不知所措,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其实,对于任何创作来说,观察和体会始终是第一位的。记得小学学习写作时,凡遇到写景状物的文章,老师总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题,往往把写作对象搬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有几片叶子,花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香气……在观察清楚这些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再启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比如这盆花从各个角度看,各像什么,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了。有了这些“第一手”的观察资料后,就可以去进一步查找关于这种花的更多信息,比如产地、花期、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等等……这样,由于有了观察的结果,完成的作文自然就会让人觉得内容具体、充实。
虽然这只是初学写作时的体验,但正是这种观察方法、习惯的培养,造就了我以后对事物敏锐的捕捉能力。瑟瑟秋风中的一片落叶,拾起来发现它居然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它在我眼中,就不再是单纯的落叶,而是记录了一片叶子由生至死,一棵树由繁茂到凋零,一年时光匆匆逝去,一生光阴短暂当惜的过程。还有每天夜晚的灯光,虽然是“万家灯火”,但却各有不同。一片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