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完美的斯塔埃尔(2)(2/2)
《诡异的谜团》作者:李问渠 2017-04-10 14:51
冲击,这段时间斯塔埃尔极为风光,展览不断,购画者络绎不绝。但一段爱情却终结了他的辉煌,并开始引领他向死神靠近。
1953年他与亚维侬乡村的一位叫做简尼·马丘的姑娘相恋了。爱情扫除了他心理的阴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欢愉,同时他也开始改变画风,一反过去的厚重为水彩般流动与透明,然而新画风不为评论界和画商看好。斯塔埃尔是个力尽完美的人,画界的否定使得他颇为焦虑,他曾说:“当我猛画一幅大尺寸的画而使它变得可看时,我总感到非常可怕的是有太大一片是偶发而成的,我会感到一阵眩晕。一种偶然而得的画面无论如何会保有它的偶然性,这与精湛技巧有违,如此让我处在可悲与丧气的情况之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塔埃尔深处在恐慌之中,他疑惑自己的作品,认为它们不再完美,这似乎正破坏着他的梦。
在195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他得以扬名国际,在画坛的收获可谓不小,但爱情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1955年,他与简尼·马丘的关系转为冷淡,马丘的态度让他抑郁,而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画风如何突破的焦虑也在加重,他甚至觉得自己的绘画已走到了极限。他自己也称:“我没有能力使我的画尽善尽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猛然发现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时,那种失落感和焦虑将他深深包围。
1955年3月16日,在巨幅画作《音乐会》的绘制过程中,斯塔埃尔自法国南部安提普画室跳窗自杀,享年41岁。
两年后,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其回顾展,画家在色彩和形体上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终于征服了观众,在生前得不到认可的画风顿时轰动画坛。其实有多少人能做到完美呢?完美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尽相同。在看到这些画作后,大家对这位天才画家向完美境界的危险攀登满怀敬意,同时也对其悲剧的结局备觉感伤。
1953年他与亚维侬乡村的一位叫做简尼·马丘的姑娘相恋了。爱情扫除了他心理的阴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欢愉,同时他也开始改变画风,一反过去的厚重为水彩般流动与透明,然而新画风不为评论界和画商看好。斯塔埃尔是个力尽完美的人,画界的否定使得他颇为焦虑,他曾说:“当我猛画一幅大尺寸的画而使它变得可看时,我总感到非常可怕的是有太大一片是偶发而成的,我会感到一阵眩晕。一种偶然而得的画面无论如何会保有它的偶然性,这与精湛技巧有违,如此让我处在可悲与丧气的情况之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塔埃尔深处在恐慌之中,他疑惑自己的作品,认为它们不再完美,这似乎正破坏着他的梦。
在195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他得以扬名国际,在画坛的收获可谓不小,但爱情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1955年,他与简尼·马丘的关系转为冷淡,马丘的态度让他抑郁,而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画风如何突破的焦虑也在加重,他甚至觉得自己的绘画已走到了极限。他自己也称:“我没有能力使我的画尽善尽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猛然发现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时,那种失落感和焦虑将他深深包围。
1955年3月16日,在巨幅画作《音乐会》的绘制过程中,斯塔埃尔自法国南部安提普画室跳窗自杀,享年41岁。
两年后,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其回顾展,画家在色彩和形体上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终于征服了观众,在生前得不到认可的画风顿时轰动画坛。其实有多少人能做到完美呢?完美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尽相同。在看到这些画作后,大家对这位天才画家向完美境界的危险攀登满怀敬意,同时也对其悲剧的结局备觉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