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非常道章节目录 > 识见第十三(1)

识见第十三(1)(2/2)

非常道作者:余世存 2017-04-10 14:21
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什么都不畏惧,真是心黑到了极点。刘备的成功全靠脸皮厚,依附这个依附那个,而且生平善哭。他们一个心肝最黑,一个脸皮最厚,并为双绝,谁也奈何不了谁。而孙权呢,心黑比曹操差一点,脸皮比刘备薄一点(比常人还是厚多了),于是三人谁也降服不了谁,只能将天下一分为三。他由此为起点发明了厚黑学,并自封厚黑教主。别人问他为什么骂人,他就说:“我哪里敢骂人,我是在骂自己。”

    张伯苓比较了美国与德国一战时的交战情况:“比起来德国是整齐,美国是散漫,然而美能胜德,其中不无原因。德人为机械的,其脑筋硒官,其灵魂为国,为大皇帝,为国魂;美国人则一人算一个,如不打即不打,打则手脚打,脑筋亦打,灵魂亦打。这个分别,一个是机械的,一个是主体的,德国人是有头有户,美国人则纯然是民主精神,个人都为头,组织起来则整然有序,散之则各自为主。”

    林琴南古文情调的译述倾倒过一代人,本人却有怪脾气。他曾九谒崇陵(德宗陵),自称“清室遗民”,而又是赞成共和制度的一人。民国初立,他毅然剪去辫发以为诸老倡。民国六年张勋复辟,他劝告同乡人陈宝琛、郑孝胥,说是此举不仅足以危害国家,且足以危害清室。对自己矛盾的行为,他解释说:“我中过举人,已受前清功名,所以自觉是一个遗民了,我承认我的思想太落伍,但做人的方法不可不如此。”

    1914年3月15日,河南宝丰人白朗在起义的布告中说:“我国自改革以来,神奸主政,民气不扬。虽托名共和,实厉行**。本都督辍耕而太息者久之。因是纠集豪杰,为民请命。”并提出要“逐走袁世凯,以设立完美之政府”。

    1917年,胡适从美国留学回来,他在横滨渡船时看到张勋复辟的消息,大为感慨说:看来中国根本的问题不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人的素质,文化观念问题。他决心回国以后20年不谈政治,只谈用文艺重新塑造国民的灵魂。

    1918年4月,新民会成立不久,会员中一些有抱负的青年,猾组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但在起程前几天,他告诉大家:他决定不去法国。毛在给周世钊的一封信中,对此解释说:“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个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