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章(3)(2/2)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作者:石娟 2017-04-10 14:20
,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于是对父母进行百般刁难和报复,甚至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有的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为的是供自己的心肝宝贝就读名校,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学府,谁知那孩子却整日泡在网吧里,对学习根本心不在焉,对父母的教诲也充耳不闻……
对于以上那些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有这样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通俗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深的教子哲理: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于是发奋图强,努力想办法摆脱困境;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在磨难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造就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社会栋梁”。
一般来说,富孩子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就比较优越,经历的生活困境比较少一些,这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所以,在以后遇到困境时,难免就会退缩。相对来说,穷孩子更能经受住艰辛困境的磨难,因为他们在小的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困境,对困境有了很好的“免疫”力。所以,家长们不如试试以下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贫穷”一回。
某年轻夫妇收入极其丰厚,生活自然过得富裕安逸,他们穿的是名牌衣服,用的是高档电器。但自从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夫妇俩就故意装扮成“穷苦”人家。
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注意克勤克俭,衣服不再追求名牌、时尚,吃的不再刻意要山珍海味。他们还时不时在孩子面前唠叨: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让幼小的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家里的经济并不富裕。
在夫妇俩“贫穷”教育法的培养下,他们的儿子自小就学会了勤俭和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平日,家里没用的纸箱皮,他会一个一个地存起来,积累够一定数量时,就拿去卖给那些收纸箱皮的人。看到小鬼“当家”的一副认真样,夫妇俩心里乐滋滋的,对儿子的行为赞赏不已。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我们老是在他面前念叨自己以前生活如何贫苦、如何艰难打拼等等“老掉牙”的事情,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孩子反而会嗤之以鼻,甚至反驳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你们想社会大倒退,让我们回到你们那个穿破衣、啃红薯的年代?”
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不如来点新鲜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亲眼看看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穷苦生活情景。比如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孩子观看,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或带他们到下岗工人的家里、陪他们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对于以上那些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有这样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通俗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个很深的教子哲理: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于是发奋图强,努力想办法摆脱困境;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在磨难的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造就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社会栋梁”。
一般来说,富孩子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就比较优越,经历的生活困境比较少一些,这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所以,在以后遇到困境时,难免就会退缩。相对来说,穷孩子更能经受住艰辛困境的磨难,因为他们在小的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困境,对困境有了很好的“免疫”力。所以,家长们不如试试以下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贫穷”一回。
某年轻夫妇收入极其丰厚,生活自然过得富裕安逸,他们穿的是名牌衣服,用的是高档电器。但自从他们的儿子出生以后,夫妇俩就故意装扮成“穷苦”人家。
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注意克勤克俭,衣服不再追求名牌、时尚,吃的不再刻意要山珍海味。他们还时不时在孩子面前唠叨: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让幼小的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家里的经济并不富裕。
在夫妇俩“贫穷”教育法的培养下,他们的儿子自小就学会了勤俭和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平日,家里没用的纸箱皮,他会一个一个地存起来,积累够一定数量时,就拿去卖给那些收纸箱皮的人。看到小鬼“当家”的一副认真样,夫妇俩心里乐滋滋的,对儿子的行为赞赏不已。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我们老是在他面前念叨自己以前生活如何贫苦、如何艰难打拼等等“老掉牙”的事情,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孩子反而会嗤之以鼻,甚至反驳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你们想社会大倒退,让我们回到你们那个穿破衣、啃红薯的年代?”
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不如来点新鲜的教育方法,让他们亲眼看看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穷苦生活情景。比如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孩子观看,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或带他们到下岗工人的家里、陪他们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