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章节目录 >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8)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8)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作者:任英梅 2017-04-10 14:13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8)

    刘邦和项羽在称雄争霸、建功立业时,其实就是在“挺”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是一种“忍”功的较量。谁能够“挺住”,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若刚愎自用,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以容忍,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

    单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字面含义,会误以为张良对汉得天下的贡献,主要在于军事——张子房不过一个高明的军师而已。其实不然,张良所运之筹,是助刘邦取天下的,他是帝王之师,是开国皇帝之师。

    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论及: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藉(羽)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藉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

    张良以“忍”得到太公兵法,并以“忍”助刘邦得天下。张良的忍功不是消极的,他的忍功,是等待良机再发。刘邦在和项羽相约分兵入关时,刘邦原要以全力攻取崤关,张良劝说:“秦兵尚强,不可轻。”让刘邦暂时忍住,不要硬拼。等到以重金挑动秦军叛变,再乘士卒心向不定,趁懈进兵夺关。张良在这一役中的忍,是保存实力,等到机会来临,乘势取胜。

    千百年来,在政坛、商场,甚至在赌桌上,谁不明白“忍”功的重要?但很多人却知之易、行之难,在紧要关头,就是忍不住,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得住,接着再狠得下,那自然能常操胜算了。

    藏巧用晦 , 等待机会

    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藏巧用晦,尤其是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变,又不能为人所恶,所以,就有了藏巧用晦的种种做人的方法。

    韬光养晦,比喻暂且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表现出来。这与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是一种智慧的谋略。

    “韬光养晦”的典故正是出自《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的故事。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能理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