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之死(2/2)
《神秘的现象》作者:李问渠 2017-04-10 14:06
的地位,所以李斯对秦王说决不能听从韩非的话,韩非来秦国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秦国,而是通过让韩国继续存在,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然后从秦国窃取利益。只要秦国和韩国的关系密切,韩非的地位就会提高。也就是说,韩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看了李斯的奏文,秦王嬴政对韩非来了个冷处理,既没有重用韩非,也没有放韩非回国。
李斯一直把韩非当成敌人,可以说他是韩非的第一个敌人,而韩非第二个敌人就是姚贾。某天,秦王召见韩非,想听听他对策士姚贾的看法。姚贾来自魏国。几年前当四国要成立抗秦同盟时,姚贾曾经到各国游说,试图阻止同盟。韩非认为姚贾属于欺诈之人,以秦王之名,行私交之实,并且没有消除各国对秦国的敌意。因此,秦王嬴政一问,韩非就直言不讳,把姚贾贬得一文不值。秦王嬴政立即召来姚贾责问,姚贾摇唇鼓舌,百般辩解,终于蒙混过关。因此,他对韩非恨之入骨。这样,韩非就在无意之中树立了敌人,并把姚贾推到了李斯一边。两人狼狈为奸,必欲置韩非于死地。据说韩非在狱中服毒而死,就是李斯送的毒药。
但是,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一书,则持另外一种观点。据《战国策》记载:楚、吴、燕、赵四国联合一起对付秦国。其间,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受到了秦王的重赏。而韩非却在秦王面前讲姚贾的坏话。他先是攻击姚贾以秦国的财宝贿赂四国君主,是“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后又以“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来揭姚贾身世。但姚贾对秦王说,以财宝贿赂四国君主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如果是为“自交”,何必再回到秦国;至于出身的卑贱与否并不妨碍他效忠秦王。秦王听后,信任了姚贾而杀掉了韩非,这就是说秦王出于自己的判断,决定信任谁而除掉谁。
上述两种观点,后人信任《史记》之说者居多,但也并不排除司马迁的观点是一种个人偏见。
李斯一直把韩非当成敌人,可以说他是韩非的第一个敌人,而韩非第二个敌人就是姚贾。某天,秦王召见韩非,想听听他对策士姚贾的看法。姚贾来自魏国。几年前当四国要成立抗秦同盟时,姚贾曾经到各国游说,试图阻止同盟。韩非认为姚贾属于欺诈之人,以秦王之名,行私交之实,并且没有消除各国对秦国的敌意。因此,秦王嬴政一问,韩非就直言不讳,把姚贾贬得一文不值。秦王嬴政立即召来姚贾责问,姚贾摇唇鼓舌,百般辩解,终于蒙混过关。因此,他对韩非恨之入骨。这样,韩非就在无意之中树立了敌人,并把姚贾推到了李斯一边。两人狼狈为奸,必欲置韩非于死地。据说韩非在狱中服毒而死,就是李斯送的毒药。
但是,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一书,则持另外一种观点。据《战国策》记载:楚、吴、燕、赵四国联合一起对付秦国。其间,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受到了秦王的重赏。而韩非却在秦王面前讲姚贾的坏话。他先是攻击姚贾以秦国的财宝贿赂四国君主,是“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后又以“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来揭姚贾身世。但姚贾对秦王说,以财宝贿赂四国君主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如果是为“自交”,何必再回到秦国;至于出身的卑贱与否并不妨碍他效忠秦王。秦王听后,信任了姚贾而杀掉了韩非,这就是说秦王出于自己的判断,决定信任谁而除掉谁。
上述两种观点,后人信任《史记》之说者居多,但也并不排除司马迁的观点是一种个人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