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纽约的“喧哗与骚动”(2)(2/2)
《城市表情》作者:顾铮 2017-04-10 13:49
命借助于都市而得到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克莱因于1928年出生于纽约哈莱姆地区边上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经营过一家服装店,但商店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中倒闭,克莱因一家只能靠祖父母的遗产度日。他的亲属中有人参与经营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少年克莱因受这种家庭环境影响,很早就对艺术产生兴趣。他频繁出入于曼哈顿的美术馆,而现代艺术馆则是他最为喜爱之处,他在这里受到现代艺术的启蒙与熏陶。克莱因在14岁时提前三年从高中毕业进入纽约大学,显示了智力上的异常早熟。而成为画家的志向也是这时萌发的。但是,就在大学毕业前一年,他志愿加入美军,来到反法西斯的欧洲前线。二战结束后,青年克莱因持美军发放的贷款由德国来到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巴黎。在巴黎,他师从著名的法共党员画家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1881—1955)学画,同时还在索邦大学修完了在纽约大学剩下的学分。在1950年代初,他已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画家。他的抽象壁画作品在法国与意大利很受欢迎。也就在这时,由于对时间、运动的兴趣以及翻拍自己作品的需要,克莱因也开始对摄影发生兴趣,并开始为巴黎的《时尚》拍摄时装照片。而他于1954年赴纽约拍摄照片也正是应《时尚》的艺术总监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1999)之邀才成行的。在《纽约》出版后,克莱因还一鼓作气拍摄了《罗马》(1960年)、《莫斯科》(1964年)、《东京》(1964年)等几部摄影集。1957年,他获得了法国摄影的最高荣誉纳达尔奖。在1963年的德国科隆摄影博览会上,克莱因作为摄影史上最具影响的30个摄影家之一参展。克莱因的这种重情绪、重直觉反应的摄影风格在日本受到特别的推崇。当时的一些日本青年摄影家都深受他的影响。像森山大道(1938—)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家,克莱因的摄影生涯其实相当不稳定。他一直对电影抱持兴趣,早在1958年,他就拍摄了彩色短片《灯光中的百老汇》,该片被认为是最早的波普电影。从1965年开始,他停止了专业摄影活动而专心致志于电影创作。一直到1978年,才又重返摄影界。他自己在“复出”后不久说,其停止摄影的原因有二。一是他认为电影有着远甚于摄影的表现力,电影有着摄影没有的音响效果、运动效果、音乐、剧本、编辑等多方面的手段可供运用。二是当时世界各国对他那出格的摄影风格并不欣赏。的确,在美国,克莱因的摄影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不像弗兰克那么备受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把某种美国式的粗率在摄影上发挥至极点,因此反而令美国的摄影界感到一种难于启齿的恼羞成怒。而弗兰克的含蓄多义的影像却有着美国文化所缺少的一种欧洲文化的优雅精致,因此,对美国摄影界来说,接受他就可表示出美国文化人的口味精致,因此忧郁的弗兰克反而比愤怒的克莱因更受重视。
克莱因于1928年出生于纽约哈莱姆地区边上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经营过一家服装店,但商店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中倒闭,克莱因一家只能靠祖父母的遗产度日。他的亲属中有人参与经营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少年克莱因受这种家庭环境影响,很早就对艺术产生兴趣。他频繁出入于曼哈顿的美术馆,而现代艺术馆则是他最为喜爱之处,他在这里受到现代艺术的启蒙与熏陶。克莱因在14岁时提前三年从高中毕业进入纽约大学,显示了智力上的异常早熟。而成为画家的志向也是这时萌发的。但是,就在大学毕业前一年,他志愿加入美军,来到反法西斯的欧洲前线。二战结束后,青年克莱因持美军发放的贷款由德国来到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巴黎。在巴黎,他师从著名的法共党员画家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1881—1955)学画,同时还在索邦大学修完了在纽约大学剩下的学分。在1950年代初,他已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画家。他的抽象壁画作品在法国与意大利很受欢迎。也就在这时,由于对时间、运动的兴趣以及翻拍自己作品的需要,克莱因也开始对摄影发生兴趣,并开始为巴黎的《时尚》拍摄时装照片。而他于1954年赴纽约拍摄照片也正是应《时尚》的艺术总监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1999)之邀才成行的。在《纽约》出版后,克莱因还一鼓作气拍摄了《罗马》(1960年)、《莫斯科》(1964年)、《东京》(1964年)等几部摄影集。1957年,他获得了法国摄影的最高荣誉纳达尔奖。在1963年的德国科隆摄影博览会上,克莱因作为摄影史上最具影响的30个摄影家之一参展。克莱因的这种重情绪、重直觉反应的摄影风格在日本受到特别的推崇。当时的一些日本青年摄影家都深受他的影响。像森山大道(1938—)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家,克莱因的摄影生涯其实相当不稳定。他一直对电影抱持兴趣,早在1958年,他就拍摄了彩色短片《灯光中的百老汇》,该片被认为是最早的波普电影。从1965年开始,他停止了专业摄影活动而专心致志于电影创作。一直到1978年,才又重返摄影界。他自己在“复出”后不久说,其停止摄影的原因有二。一是他认为电影有着远甚于摄影的表现力,电影有着摄影没有的音响效果、运动效果、音乐、剧本、编辑等多方面的手段可供运用。二是当时世界各国对他那出格的摄影风格并不欣赏。的确,在美国,克莱因的摄影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不像弗兰克那么备受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把某种美国式的粗率在摄影上发挥至极点,因此反而令美国的摄影界感到一种难于启齿的恼羞成怒。而弗兰克的含蓄多义的影像却有着美国文化所缺少的一种欧洲文化的优雅精致,因此,对美国摄影界来说,接受他就可表示出美国文化人的口味精致,因此忧郁的弗兰克反而比愤怒的克莱因更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