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1)(2/2)
《城市表情》作者:顾铮 2017-04-10 13:49
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与征尘中脱身归来的青年们,在一场人类的大搏杀中刚刚回过神来,却又马上遭逢冷战与核战争的威胁,不由得对现实充满了深深的疑虑与悲观。他们中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虚无主义情绪。用埃尔斯肯后来出版的书中一个主人公的话说,对当时的他们而言,“不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悲惨与堕落成为我们的美。”而圣日尔曼地区则是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知音、求得一时的放松与麻痹的精神解放区。他们共享这里自由的空气与解放的活力,通过浪费、挥霍自己的青春、自暴自弃地将自己的生命抛掷于生之深渊的各种冒险来确认自我,寻求真实的自我。正如《插图摄影史》作者彼得?波拉克(Peter Pollack)所说:“对艺术家和学生、国籍丧失者、自称什么什么家的人、还有受伤者来说,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提供像巴黎左岸地区所拥有的具有某种特殊气氛的生活。”
然而,巴黎等待青年埃尔斯肯的却是与流浪汉为伍的生活。他开始时甚至只能以塞纳河上的弃船为自己的栖身之处,而在咖啡馆里泡上一夜或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一夜解决住宿问题也是他的家常便饭。幸运的是,埃尔斯肯来到巴黎后不久,就在马格南图片社找到一份暗房助手的工作,然而,生性奔放不羁的埃尔斯肯似乎难于适应这个图片社的商业性运作。他认为自己与这里有着“上升志向”(埃尔斯肯语)的摄影家们的志向完全不同,更适合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底层生活。因此,他毅然辞掉才干了两个月的工作,自动“下降”到巴黎的底层,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摄影活动。很自然地,他就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麋集在圣日尔曼地区与自己有着同样境遇的青年们。作为这些青年们的一员,他们的苦闷、不安、失落、惆怅、彷徨、绝望、感伤、自恋、虚无、情爱同样也是青年埃尔斯肯的全部生活内容。当他拿起相机时,眼前的生活当然地成为他摄影的影像素材来源。
然而,巴黎等待青年埃尔斯肯的却是与流浪汉为伍的生活。他开始时甚至只能以塞纳河上的弃船为自己的栖身之处,而在咖啡馆里泡上一夜或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一夜解决住宿问题也是他的家常便饭。幸运的是,埃尔斯肯来到巴黎后不久,就在马格南图片社找到一份暗房助手的工作,然而,生性奔放不羁的埃尔斯肯似乎难于适应这个图片社的商业性运作。他认为自己与这里有着“上升志向”(埃尔斯肯语)的摄影家们的志向完全不同,更适合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底层生活。因此,他毅然辞掉才干了两个月的工作,自动“下降”到巴黎的底层,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摄影活动。很自然地,他就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麋集在圣日尔曼地区与自己有着同样境遇的青年们。作为这些青年们的一员,他们的苦闷、不安、失落、惆怅、彷徨、绝望、感伤、自恋、虚无、情爱同样也是青年埃尔斯肯的全部生活内容。当他拿起相机时,眼前的生活当然地成为他摄影的影像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