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杨:守住一座书城(2)(2/2)
《民国韵事》作者:夏真 2017-04-10 13:12
糕!我把墨水瓶打翻了,弄脏房东的桌布了。第二天过来,又哭丧着脸说:糟糕,我把桌上的台灯砸了,怎么办?第三天,他又来说:我做坏事了!我把门轴弄坏了,门不能关了……钱瑗长大了,很懂事,性子像父亲,懂得照顾人。她爸爸出门去,必定吩咐她——替我照顾妈妈!然后,钱瑗真的把妈妈照顾得很好。
我在想,在他们仨的世界里,三人的情感角色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很有智慧的大人,但三人都是孩子。他是丈夫,又是孩子,用毛笔蘸墨汁把熟睡的妻子画了个大花脸。而他的关爱又是细致入微的。他是父亲,又是孩子,疯疯癫癫,乐不可支,是拿扫把往自己女儿被窝里塞的顽童,是女儿最好的玩伴。而杨绛,是书卷气的妻子,是祥和温暖的姐姐。三个生活能力并不高的人,凑在一起却天生的和谐。
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
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
取花红,取雪白,与儿洗面作光泽。
取雪白,取花红,与儿洗面作华容。
这是钱钟书以北齐卢士琛妻崔氏写的诗句来赠杨绛。崔氏是写舔犊之情,钱钟书则借之表达爱的喜悦。在这一唱三叹的古拙句子里,读出韶华的清灵美艳,才子的俊逸,佳人的芳华。容颜相悦,而后,心灵相悦。他曾经把自己所有写给她的诗,手抄成册,赠与她。
我一看《我们仨》的开头,就黯然。杨绛写到一个梦:梦中,她与他原本是牵手走在一片林中的。忽而,她惊觉他一下子走开,走远,终于不见身影了。她站在林中,焦急地呼叫,连名带姓地呼喊他。叫声像全被大地吸进去,杳然。而他还不见身影。她茫然四顾。遇人问,寻他不得。想回家,凄凄惶惶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平日里,都是只有他在身边了,回家的路才清晰。醒来后,她辗转反侧,等他醒来,跟他说起这个梦。有大智慧的他说:这不奇怪。这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常做——看到这里,就顿时想哭。
再读杨绛译英国诗人蓝德的一首诗,也是喜欢而心有戚戚: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人生可以如此简单而隽永,清明而温暖。这首诗,一句句,恰好阐释了钱杨两人的处世态度与生活真意。而这世上,滔滔人群,有多少人又能悟得了这样的真意?
我在想,在他们仨的世界里,三人的情感角色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很有智慧的大人,但三人都是孩子。他是丈夫,又是孩子,用毛笔蘸墨汁把熟睡的妻子画了个大花脸。而他的关爱又是细致入微的。他是父亲,又是孩子,疯疯癫癫,乐不可支,是拿扫把往自己女儿被窝里塞的顽童,是女儿最好的玩伴。而杨绛,是书卷气的妻子,是祥和温暖的姐姐。三个生活能力并不高的人,凑在一起却天生的和谐。
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
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
取花红,取雪白,与儿洗面作光泽。
取雪白,取花红,与儿洗面作华容。
这是钱钟书以北齐卢士琛妻崔氏写的诗句来赠杨绛。崔氏是写舔犊之情,钱钟书则借之表达爱的喜悦。在这一唱三叹的古拙句子里,读出韶华的清灵美艳,才子的俊逸,佳人的芳华。容颜相悦,而后,心灵相悦。他曾经把自己所有写给她的诗,手抄成册,赠与她。
我一看《我们仨》的开头,就黯然。杨绛写到一个梦:梦中,她与他原本是牵手走在一片林中的。忽而,她惊觉他一下子走开,走远,终于不见身影了。她站在林中,焦急地呼叫,连名带姓地呼喊他。叫声像全被大地吸进去,杳然。而他还不见身影。她茫然四顾。遇人问,寻他不得。想回家,凄凄惶惶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平日里,都是只有他在身边了,回家的路才清晰。醒来后,她辗转反侧,等他醒来,跟他说起这个梦。有大智慧的他说:这不奇怪。这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常做——看到这里,就顿时想哭。
再读杨绛译英国诗人蓝德的一首诗,也是喜欢而心有戚戚: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人生可以如此简单而隽永,清明而温暖。这首诗,一句句,恰好阐释了钱杨两人的处世态度与生活真意。而这世上,滔滔人群,有多少人又能悟得了这样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