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八方食尚章节目录 > 北京菜(4)

北京菜(4)(2/2)

八方食尚作者:王子辉 2017-04-10 13:09
潘祖荫的发明源于对文字学的研究。这位潘公喜食鱼,但怕油腻,所以不管怎样烹制但求一“鲜”字。念叨久了,他还真从中获得了启发。清人王筠《说文释例》讲,鲜乃会意字,左鱼右羊,分别为南北两地居民的嗜好,合而为一便是鲜。按照这个思路,潘祖荫选用蒙古羔羊为汤,青鱼活杀与羊羔汤同烹,并配以金钩虾米和香菇等。因虾米需形同钓钩方为可用,故潘鱼又名金钓钩鱼。此菜初创之时,潘祖荫不过用以自享或宴请亲朋,后来因潘祖荫常到广和居吃饭,与广和居掌柜交情深厚,一来二往,把潘鱼的制法传了过去。

    广和居于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开业,设于宣武门菜市口半截胡同内。刚开张时不过两间门脸的铺面房,后扩展为蠕口的小四合院。广和居虽然屋宇低矮,偏于一隅,却是专为宣南士大夫所设。据《旧京琐记》云:“广和居,例为朝贤文宴之地,士大夫好集于半截胡同。”潘鱼进入广和居之后,很快受到食客们的青睐,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天天座无虚席。当时的名流像张之洞、翁同?、何绍基、李越缦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广和居店前板门上曾题写着“广居庶道贤人忘,和鼎调羹宰相才”,用以写照当时盛况,倒也贴切。广和居经营一百多年,于20世纪30年代末倒闭。潘鱼却就此随厨师转于另一家名

    店——同和居,依然青春焕发。

    正宗的潘鱼,按其“鲜”字理论,讲究青鱼要活杀。据《玉篇》解:“鲜,生也。”《古文尚书》则说:“鸟兽快杀为鲜。”活杀后,先下沸汤汆,然后入羊羔汤同烹。鱼端上来后,除头尾外全身浸于乳白色的汤中。据说吃的时候,只喝汤不吃肉,直到终席鱼在碗中仍完好如初。谁忍不住夹了一筷子,都不算真正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