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惩罚”方式
《给你真理的钥匙》作者:且东 2017-04-10 12:57
特殊的“惩罚”方式
不管怎样,孩子还是和大人不同,天真加上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够,犯一些错误总是难免的。孩子犯错了以后,父母对其教育或者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应该的,那么美国的父母是怎么惩罚那些犯错的孩子呢?
小约翰向妈妈请求想要一辆自行车。妈妈想,应该让约翰自己判断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应该得到这个奖赏,于是她说,“宝贝,现在可不是圣诞节,我们也不是富得能让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这样吧,你为什么不给上帝写封信,向他祈祷一辆?”
小约翰很不高兴,大发脾气也没有用,他被妈妈送回房间,最终还是坐下来给上帝写信。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个好孩子,如能得到一辆新自行车,不胜感谢!
您的朋友:约翰
小约翰写完一想,上帝一定知道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坏蛋,于是赶紧把信撕掉重写。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个表现还不错的孩子,我想要一辆新自行车。
您真诚的约翰
小约翰想一想,这还是不诚实,又撕掉重来。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想做个好孩子,我可以得到一辆新自行车吗?
约翰
写完信后小约翰扪心自问,知道自己今年一直表现很差,什么新东西也不配,于是沮丧地把信扔进了垃圾桶。
在美国的家庭当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在美国,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计时隔离”对孩子都非常有威慑力。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美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随时有**陪伴或看护,幼儿园还明文规定:老师的职责包括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不能凭老师的意愿随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感到被冷落或孤立无援。所以,一旦被隔离,被冷落,就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计时隔离”还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差别了。孩子对这一点其实非常敏感。有一次,一位美国母亲及她的两个孩子驱车外出。一开始,母亲只忙着和6岁的大孩子交谈。一会儿,3岁的小孩子就开始在座位上故意发出响声,甚至还用脚尖踢前面的东西。母亲明白了,知道是小孩子不高兴了,于是她立即向小儿子道歉,并且马上改变谈话题目,两个孩子很快都开心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计时隔离”之所以这样奏效,是因为这种做法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待遇有着极大的反差,所以才能在心理上给他以极大的震动。
让犯错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分开,可以让他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孩子。在一位教授家,4岁的汤姆与两岁半的弟弟为玩具发生了争执,弟弟哭了。父母劝告、警告几次之后依然没有结果,就罚以3分钟的“计时隔离”,小汤姆被放进了他自己的卧室。进行隔离时,小汤姆一直在哭,非常委屈,然而,父亲依然认真地守在门口,毕业于哈佛大学当医生的母亲虽然焦急,也依然严格遵守时间,然后,准时在3分钟后,父亲把小汤姆抱了出来,并借机与他耐心地谈了一会儿,一切就平静下来了。
看来,“计时隔离”真成了许多美国父母、教师制胜犯错孩子的不二法宝。而且在孩子心中“计时隔离”特别有威慑力。如果说某个孩子真是大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怎样,孩子还是和大人不同,天真加上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够,犯一些错误总是难免的。孩子犯错了以后,父母对其教育或者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应该的,那么美国的父母是怎么惩罚那些犯错的孩子呢?
小约翰向妈妈请求想要一辆自行车。妈妈想,应该让约翰自己判断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应该得到这个奖赏,于是她说,“宝贝,现在可不是圣诞节,我们也不是富得能让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这样吧,你为什么不给上帝写封信,向他祈祷一辆?”
小约翰很不高兴,大发脾气也没有用,他被妈妈送回房间,最终还是坐下来给上帝写信。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个好孩子,如能得到一辆新自行车,不胜感谢!
您的朋友:约翰
小约翰写完一想,上帝一定知道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坏蛋,于是赶紧把信撕掉重写。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个表现还不错的孩子,我想要一辆新自行车。
您真诚的约翰
小约翰想一想,这还是不诚实,又撕掉重来。
亲爱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想做个好孩子,我可以得到一辆新自行车吗?
约翰
写完信后小约翰扪心自问,知道自己今年一直表现很差,什么新东西也不配,于是沮丧地把信扔进了垃圾桶。
在美国的家庭当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在美国,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计时隔离”对孩子都非常有威慑力。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美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随时有**陪伴或看护,幼儿园还明文规定:老师的职责包括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不能凭老师的意愿随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感到被冷落或孤立无援。所以,一旦被隔离,被冷落,就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计时隔离”还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差别了。孩子对这一点其实非常敏感。有一次,一位美国母亲及她的两个孩子驱车外出。一开始,母亲只忙着和6岁的大孩子交谈。一会儿,3岁的小孩子就开始在座位上故意发出响声,甚至还用脚尖踢前面的东西。母亲明白了,知道是小孩子不高兴了,于是她立即向小儿子道歉,并且马上改变谈话题目,两个孩子很快都开心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计时隔离”之所以这样奏效,是因为这种做法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待遇有着极大的反差,所以才能在心理上给他以极大的震动。
让犯错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分开,可以让他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孩子。在一位教授家,4岁的汤姆与两岁半的弟弟为玩具发生了争执,弟弟哭了。父母劝告、警告几次之后依然没有结果,就罚以3分钟的“计时隔离”,小汤姆被放进了他自己的卧室。进行隔离时,小汤姆一直在哭,非常委屈,然而,父亲依然认真地守在门口,毕业于哈佛大学当医生的母亲虽然焦急,也依然严格遵守时间,然后,准时在3分钟后,父亲把小汤姆抱了出来,并借机与他耐心地谈了一会儿,一切就平静下来了。
看来,“计时隔离”真成了许多美国父母、教师制胜犯错孩子的不二法宝。而且在孩子心中“计时隔离”特别有威慑力。如果说某个孩子真是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