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大骗局——形形色色的骗术揭秘章节目录 > 设在国界上的圈套

设在国界上的圈套(2/2)

大骗局——形形色色的骗术揭秘作者:李且东 2017-04-10 12:55
孙某5000元人民币。由于北京景昀州公司根本不能把马某等人招募来的人员送到韩国,致使利益链中断,而这些人的巨额中介费已经上交到北京景昀州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退回这笔巨款,导致这100多人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仅在梅河口市,就活跃着大量办理境外劳务输出的“黑中介”人员。这些人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或明或暗四处网罗想出国劳务的人,把几十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巨额中介费集中在自己手里,然后再去寻找有资质办理境外劳务的窗口单位,每办出去一个人就大捞一笔,办不出去,把巨额中介费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再返还给当事人,自己也赚得了大把利息。一位也是姓张的无业女子竟然让60多人在她那里每人交了7万元的中介费,至今一年有余,她只办了两个去韩国的劳务名额。但是,400多万元的中介费由她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现在她正在猾给人退款。她还自豪地说,她是讲良心的人,否则携款跑了找谁去?

    梅河口市各乡镇也都设有劳务办,一些单位打着政府的名义,雇用社会上的人员搞境外劳务输出业务。由于这些“黑中介”人员的活动不好监管,携款潜逃和拖占中介费现象时有发生,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南昌年轻的黄女士,一心想着到国外务工赚钱。2004年5月份的一天,和黄女士丈夫在一起做事的胡某说,他爱人快要到阿联酋去做事,目前正在等签证办下来。一听到出国务工,丈夫聂某马上回家和黄女士说起这件事,黄女士一听十分感兴趣,当天打电话给胡某,询问到国外做事能赚多少钱,是不是还可以再办一个人出国。

    接了电话后,胡某也很热心,当晚就打来电话告诉她,到阿联酋是做家政工,按小时计算,一般一个小时100元工钱,做得好一年可赚十几万元。胡某还表示他老婆可以帮忙试一试,但必须要交钱办手续。2004年5月31日,出国心切的黄女士夫妇向胡某老婆的个人账号上打了8000元的报名费。

    后来,黄女士又两次向胡某的老婆魏某的账上划过钱,总计2.44万元。为了能尽早出国,她多次打电话给魏某,魏某总是说再等等,签证马上就办下来。在交完了两万多元钱给魏某后,去阿联酋的签证终于来了。

    但是这些出国手续中,没有她的出国务工合同,并且一份签证上一边英文注解的条款中,明确写明这只是一份出国旅游的签证,时间仅为一个月。而魏某却打包票告诉他们,先慢慢来,等去了之后她负责办探亲签证,将来留下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2004年10月12日,黄女士来到北京,在北京国标机场踏上了飞往阿联酋的飞机。到达阿联酋后,接机的一名蒋姓男子安排她到一间宿舍,并要她交100美元伙食费。

    本想等安顿下来后,就可以等待做家政工了。谁知,这位姓蒋的男子要给她上一堂语言课,学习怎么讲英语。内容却是教如何接客,怎么和客人谈价,要小费之类的“行规”。然后叫她在短时间内必须记住,并要她到街上去“实习”。

    此时黄女士大梦初醒,才明白自己上当了,嘶堪忍受这样的遭遇,一个月后她赶紧回国,到南昌后,她同丈夫一起找到魏某索要出国费用,但遭到对方拒绝。

    据了解,出国打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种:

    问题一:非法中介提供假信息使出国打工者上当受骗。出国务工者被骗,90%是因为接受了不法中介或是不法个人的介绍。这些不法中介其实并无出境劳务经营权,或者是没有注册的公司,却打着介绍出国务工的旗号大肆行骗,他们往往没有严格的出国务工人员审批手续,人员无需经过培训,只要交了钱就可以保证出国。其结果只是将务工者骗到国外,在没有介绍工作单位的情况下便“脚底抹油”了。

    有关人士提醒,出国务工者在选择报名单位时,首先必须认准对方是否具有合法的劳务经营权,即务工者可以通过向当地政府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局)的外经处核实,该公司是否经外经贸部、劳动部和市政府批准,享有对外劳务经营权资格。要特别警惕只看相貌不考试,或者承诺只要交钱就能出国的公司。

    问题二:有些正规经营公司违规操作,使出国劳务人员在国外无劳可务,拿不到工资。

    这些公司招工时夸大宣传,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出国前不认真组织培训,导致劳务人员在国外无法从事工作,或被迫从事低工资的工种;出国后管理不严格,导致外方雇主拖欠工资等。

    出国劳务人员在与中介公司签订外派劳务合同前一定要弄清楚出国打什么工,工资总额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食宿、交通、保险等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占多少。向外派公司缴纳的出国服务费不能超过合同工资总额的12.5%。交费后要索取正规收据,不能收白条。保存好每一份合同和交费收据。

    问题三:劳务人员本身心态不正,盲目造假出国从而陷入困境。出国劳务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向用工单位提供虚假年龄、工龄、技术水平等,认为只要到国外就不愁挣不到钱;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差,发生纠纷难维权。

    遇到这种情况,出国劳务人员一定要端正出国心态,有一技之长,千万不要瞒报造假,还要能吃苦。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