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弃地”(2/2)
《驼峰航线》作者:赵丽娟 2017-04-10 12:50
簸严重,高山峡谷之中上下气流扰动很大,且很不规则,时有强大的上升下降气流袭扰飞行,有时一股强大的气流可把飞机突然上下抛置500—1000米,飞行员根本无法控制,身体也非常不适;五是**难测,雷雨频仍,每年5—10月常有暴雨肆虐,还有亚热带的狂风,以及澜沧江、怒江的狂涛怒浪,使“驼峰”飞行中的天气瞬息万变,艰险难测。因此,有人形象地称这片土地为:“上帝的弃地”。
受当时科技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驼峰航线”的飞行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各项保障条件也非常差。航线上几乎没有雷达情报保障,通信导航设施少,仅有中国航空公司在昆明、叙府(宜宾)、泸州机场以及丽江、西昌、云龙设置的中期导航台,美军在恰布阿、羊亍设置的功率较大的导航台和恰布阿、新脊洋、云南、昆明等地设置的定向台,“驼峰”空运后期在恰布阿、葡萄、云南、昆明设置的4航道导航台,由于受地形影响,导航作用距离也很短。气象观测点少,观测手段单一,气象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一般很难提供准确的航线飞行天气预报,主要靠飞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及时在空中灵活掌握和处置。“驼峰”空运开通初期,中国航空公司仅在昆明、重庆、汀江开设了气象站,后来在加尔各答、葡萄、八莫等地开设了几个航空气象站,航线的险要地区基本上没有气象保障点。因此飞行中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航线和起降机场的天气预报,飞行途中常遭暴风骤雨等危险天气的袭击,地面起飞、降落机场、各备降机场,各保障部门和单位之间,空、地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联络又不畅通,飞机升空后常常与地面失去联系,得不到地面的指挥保障。因此在这条航线飞行显得更加艰难,即使很有经验的老飞行人员,也视其为畏途。
当时“驼峰航线”飞行中飞行人员使用的主要航行资料——航空地图,是由美国编绘,许多资料陈旧,未经实测校验,非常不准确,有些地标之间关系标注位置与实际情况相差非常大,飞行人员若不能参照地面实际地形地物,适时检查修正航行方向,根本无法保证航线准确更别提安全飞行了。
艰险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象环境、极差的雷达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保障条件,使“驼峰航线”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飞越“驼峰”的空中运输成为世界上最艰巨的空运行动。曾经飞越“驼峰”的飞行人员形容“驼峰”飞行之难难于上青天。
由于“驼峰航线”的诸多艰险和困难,开始时不少人对“驼峰”飞行是否可行,空运规模究竟可以达到多大等问题心存疑虑。当时美国政界、军界有一些人士认为通往中国的陆路、海上通道已几乎被全部切断,已有的空中航线亦被封锁,形势很难转好,因而对拨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开辟印度至中国的空中运输线不重视,行动迟缓。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争取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坚决支持以及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的共同努力,“驼峰”空中运输线才终于开通,并完成了大量的物资运输任务。
受当时科技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驼峰航线”的飞行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各项保障条件也非常差。航线上几乎没有雷达情报保障,通信导航设施少,仅有中国航空公司在昆明、叙府(宜宾)、泸州机场以及丽江、西昌、云龙设置的中期导航台,美军在恰布阿、羊亍设置的功率较大的导航台和恰布阿、新脊洋、云南、昆明等地设置的定向台,“驼峰”空运后期在恰布阿、葡萄、云南、昆明设置的4航道导航台,由于受地形影响,导航作用距离也很短。气象观测点少,观测手段单一,气象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一般很难提供准确的航线飞行天气预报,主要靠飞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及时在空中灵活掌握和处置。“驼峰”空运开通初期,中国航空公司仅在昆明、重庆、汀江开设了气象站,后来在加尔各答、葡萄、八莫等地开设了几个航空气象站,航线的险要地区基本上没有气象保障点。因此飞行中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航线和起降机场的天气预报,飞行途中常遭暴风骤雨等危险天气的袭击,地面起飞、降落机场、各备降机场,各保障部门和单位之间,空、地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联络又不畅通,飞机升空后常常与地面失去联系,得不到地面的指挥保障。因此在这条航线飞行显得更加艰难,即使很有经验的老飞行人员,也视其为畏途。
当时“驼峰航线”飞行中飞行人员使用的主要航行资料——航空地图,是由美国编绘,许多资料陈旧,未经实测校验,非常不准确,有些地标之间关系标注位置与实际情况相差非常大,飞行人员若不能参照地面实际地形地物,适时检查修正航行方向,根本无法保证航线准确更别提安全飞行了。
艰险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象环境、极差的雷达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保障条件,使“驼峰航线”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飞越“驼峰”的空中运输成为世界上最艰巨的空运行动。曾经飞越“驼峰”的飞行人员形容“驼峰”飞行之难难于上青天。
由于“驼峰航线”的诸多艰险和困难,开始时不少人对“驼峰”飞行是否可行,空运规模究竟可以达到多大等问题心存疑虑。当时美国政界、军界有一些人士认为通往中国的陆路、海上通道已几乎被全部切断,已有的空中航线亦被封锁,形势很难转好,因而对拨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开辟印度至中国的空中运输线不重视,行动迟缓。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争取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坚决支持以及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的共同努力,“驼峰”空中运输线才终于开通,并完成了大量的物资运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