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误哭应无悔——李白悼亡诗见证中日人民高尚友情(2/2)
《唐诗故事》作者:唐诗故事 2017-01-24 01:52
当时条件下,晁衡等人溺死于大海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真是上天不护佑好人哪!许多大臣都在心里这样念叨着;有人还禁不住低声抽泣起来。当时因有事外出而没能来得及跟晁衡道别的大诗人李白,获悉晁衡这一不幸噩耗后,当即就以诗哭吟道: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由于这首绝妙佳作的出现,不管跟晁衡有无私交的在场大臣就更是没有不受到深深的感染了。不难想象,当时朝廷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悲伤哀惋的氛围之中。
然而,总算老天爷有眼,传言给狂风巨浪淹没了的晁衡等人,后来竟漂流到了海南岛上,并有幸被当地渔民救起而回到了长安。大家一见,都不由得喜出望外;诗人李太白也不禁高兴得老泪纵横。此后,晁衡便在京城继续当官,历任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并于大历五年(770年)卒于长安。
尽管李大诗人因误信传言而痛哭,并以写诗的形式来表示他的悲悼心情,但他所留下的不朽诗篇却正好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真挚感情。而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肆意挑衅中国,相对唐代两国人民的诚挚情谊,他们可真是何等愚蠢的作派啊!但人们有理由相信,一衣带水的两国若能长期地友好下去,而不要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悲剧重演,就要一起来遏制那股破坏和平的邪气歪风!而大诗人李白在天之灵有知,也会像当年他好友晁衡仍能生还一样,丝毫不因误写悼念之诗而懊悔,反而会更为感到欣慰的。
按:①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仲满”或“阿倍仲麿”(一作“阿倍仲麻吕”)。② 此诗首句属“隔句拗救”格。又,乘、看、为,皆读平声。③ 此诗二三句不黏,属于近体诗中“折腰体”七绝。
这真是上天不护佑好人哪!许多大臣都在心里这样念叨着;有人还禁不住低声抽泣起来。当时因有事外出而没能来得及跟晁衡道别的大诗人李白,获悉晁衡这一不幸噩耗后,当即就以诗哭吟道: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由于这首绝妙佳作的出现,不管跟晁衡有无私交的在场大臣就更是没有不受到深深的感染了。不难想象,当时朝廷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悲伤哀惋的氛围之中。
然而,总算老天爷有眼,传言给狂风巨浪淹没了的晁衡等人,后来竟漂流到了海南岛上,并有幸被当地渔民救起而回到了长安。大家一见,都不由得喜出望外;诗人李太白也不禁高兴得老泪纵横。此后,晁衡便在京城继续当官,历任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并于大历五年(770年)卒于长安。
尽管李大诗人因误信传言而痛哭,并以写诗的形式来表示他的悲悼心情,但他所留下的不朽诗篇却正好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真挚感情。而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肆意挑衅中国,相对唐代两国人民的诚挚情谊,他们可真是何等愚蠢的作派啊!但人们有理由相信,一衣带水的两国若能长期地友好下去,而不要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悲剧重演,就要一起来遏制那股破坏和平的邪气歪风!而大诗人李白在天之灵有知,也会像当年他好友晁衡仍能生还一样,丝毫不因误写悼念之诗而懊悔,反而会更为感到欣慰的。
按:①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仲满”或“阿倍仲麿”(一作“阿倍仲麻吕”)。② 此诗首句属“隔句拗救”格。又,乘、看、为,皆读平声。③ 此诗二三句不黏,属于近体诗中“折腰体”七绝。